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擔負了人體大部分的排毒任務。 圖片來源:阿波羅網(下同)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 我們的腸道,它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主要負責我們下意識的活動。除了通過廣泛的交流網路跟大腦直接相連,腸道還是大腦以外唯一一個擁有獨立神經系統的“器官”。每天,腸道的“頭腦”都會跟大腦談心,比如我們最熟悉“饑餓感”。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擔負了人體大部分的排毒任務。腸道是最易保養的免疫屏障!在排毒的同時,它還擔負起抵禦疫病的重任。我們人體的機體有三大抵禦疫病的屏障,即胎盤屏障、血腦屏障和腸道屏障。胎盤屏障自我們出生之後已經失去作用;血腦屏障由於其構成的複雜性與精密性,保養起來也相對複雜。 因此,腸道成為三大屏障中最容易保養的,由於其還兼職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常健康必須腸健康! 在排毒的同時,腸道還擔負起抵禦疫病的重任。 四大功能: 1、分解食物:在胃酸、消化酶和膽汁的協同作用下分解並消耗食物。 吸收有益物質:通過約有一個細胞厚度的障礙層吸收那些人體所需的分子,如氨基酸、脂肪、糖分、維生素和礦物質,以保持適當的營養吸收。 2、排除有害物質:在吸收人體所需營養的同時,還負責防衛、阻礙,甚至中和那些流入生命管道的毒素、有毒細菌和化學物質。 3、製造功能:腸道內的細菌能製造維生素和具有維持健康功用的分子,它們共同組成了人體的腸道生態系統。 4、保護作用:腸道內的免疫系統占人體全部免疫系統的60%,即“腸道淋巴組織”。之前提到過吸收營養的一層細胞,腸道淋巴組織就生長在這裡。它的工作就是保護人體不受疾病的侵害。 五種護腸食物: 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預防便秘和腸癌。(攝影:黃燕玉) 1、糙米:腸疏通“管道工” 糙米是稻米經過加工後所產的一種米。去殼後仍保留些許外層組織,如皮層、糊粉層和胚芽。糙米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能促進血液循環,源源不斷地為腸道輸送能量,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預防便秘和腸癌。 吃法:將糙米與海米一同放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同煮成粥,撒上鹽和胡椒粉即可。 花生入脾經,有養胃醒脾、滑腸潤燥的作用。 2、花生:腸強健“催化劑” 花生的營養價值比糧食高,可以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花生可以強健腸道,這是因為花生入脾經,有養胃醒脾、滑腸潤燥的作用。花生中獨有的植酸、植物固醇等特殊物質,會增加腸道的韌性。 吃法:每日吃5―6粒花生,就能強健腸道。用水煮花生,營養不會被破壞,也容易吸收。 黑木耳可在短時間內吸附殘留於腸道的“毒素”。 3、黑木耳:腸清潔“鐘點工” 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葯、可補,中國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厭,有“素中之葷”之美譽,世界上被稱之為“中餐中的黑色瑰寶”。黑木耳所含的植物膠質,可在短時間內吸附殘留於腸道的“毒素”,並將其排出體外,起到“洗滌”腸道的作用。 吃法:黑木耳涼拌吃最營養,只需依照個人口味加入調料攪拌均勻即可。 豬血中的血漿蛋白可產生一種解毒、清腸分解物。 4、豬血:助腸道解毒 豬血中的血漿蛋白被人體內的胃酸分解後,產生一種解毒、清腸分解物,能夠與侵入人體內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生化合反應,易於毒素排出體外。 長期接觸有毒有害粉塵的人,特別是每日駕駛車輛的司機,應多吃豬血。另外,豬血富含鐵,對貧血而面色蒼白者有改善作用,是排毒養顏的理想食物。 蜂蜜能達到潤腸、美容的功效。(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5、蜂蜜:潤腸、美容 腸道的“養顏液”。蜂蜜可以讓腸道“和顏悅色”,因為它含的氨基酸、維生素,可促進身體良性循環。蜂蜜中的鎂、磷、鈣等營養元素能調節神經系統,也可以為腸道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 吃法:取一勺蜂蜜泡水飲用能達到潤腸、美容的功效。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ati 催化劑催化劑 英文催化劑 參與反應飽和脂肪 反式脂肪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 油神經系統 ppt手指脫皮 維生素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不飽和脂肪酸 代謝不飽和脂肪酸 酸化不飽和脂肪酸 氧化養身飽和脂肪 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之差異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多元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食物多元不飽和脂肪食物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單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食物
相關推薦
低頭族效應! 青少年脊椎側彎增2成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低頭族除了眼睛與肩頸問題頻頻發生,近期臨床上更發現,因後天姿勢不良造成脊椎側彎加劇的患者激增2成,主要年齡集中在9到18歲的青少年族群,推估與長期姿勢不良以及過度使用3C產品有關。醫師提醒,家長別讓孩子一天到晚「低頭」,若已發現脊椎側彎症狀,把握孩子發育期這段脊椎矯正黃金時...
閱讀詳情 »6成身障者無法獨立就醫 復健之路受阻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據調查,無法獨力就醫的身心障礙者高達近6成,但照顧資源普遍短缺,許多需要定期就醫復健的身障者,因此白白斷送了復健之路。像是以肢體運動機能障礙為主的腦性麻痺患者,因目前沒有直接的治療方法,若不趁6歲前黃金治療期開始持續復健,隨著年齡增加,視覺、聽覺及語言溝通等併發症可能隨之發...
閱讀詳情 »腕隧道症候群速就醫 以免神經受損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誘發腕隧道症候群,主要是因腕部的正中神經承受壓力太大所導致,促使腕部出現疼痛,嚴重甚至恐出現永久性的神經受損;郭綜合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吳國禎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是現代人常見的症狀,若能早期發現,及早接受治療,將有效提高治癒率。通常初期患者多採以保守治療,像是多休息、使用護具、復...
閱讀詳情 »跳蚤叮咬避免抓破皮 嚴重恐細菌感染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也曾有被跳蚤咬的經驗嗎?不但又癢又痛,甚至反覆擦藥都無法改善;東港安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耀堃指出,若被跳蚤咬時,千萬不要抓破皮,應立即塗抹外用藥膏止癢,通常約1、2天就能逐漸改善症狀,除非症狀仍未改善,則可透過類固醇來治療。通常3月至6月為跳蚤最活躍的季節,尤其家中若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