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患者化療免不孕 醫:術前可先凍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33歲的毛小姐,兩年前因血便、排便會疼痛、時常有便意卻排不出來等症狀而就醫,經診斷竟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第二期。由於毛小姐腫瘤位置鄰近肛門,醫師建議裝設人工造口並進行化療;然而,毛小姐卻因術後可能導致不孕而猶疑。醫師指出,對於這類需化療的患者,可採取術前凍卵的方式,預防術後不孕的問題。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癌症十大癌症,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四年蟬聯首位,儼然已成為國人癌症死因的頭號殺手。每年約有近萬人為了延續壽命,被迫得接受永久性或暫時性的人工造口手術,也就是所謂的「人工肛門」。

台北醫學大學一般外科主任魏柏立表示,人工造口是一種為了延續腸癌患者壽命不得已的一種手術方式,也就是將腸道中的某一部分拉出來到腹部表面,形成一個替代性肛門;又可分為永久性造口與暫時性造口。

魏柏立主任解釋,當腫瘤已嚴重侵害肛門括約肌,造成手術必須切除肛門括約肌才能完全清除腫瘤的患者,則需以永久性造口替代肛門;而暫時性人工造口通常是為了保護手術後的腸道,讓腸道能夠暫時性的休息,待病患腸道健康完全復原後,即可將放置於體外的腸道關閉並放入體內。

而早期醫療不發達,約有40%的直腸癌病患必須接受永久性的人工造口;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已可透過手術前的放射及化學治療、還有肛門括約肌分離術和機械手臂的運用,成功降低人工造口手術施行的比例,並保留肛門的功能。去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甚至只有6%的直腸癌病患需要做永久性的人工造口。

當腫瘤位置鄰近卵巢或睪丸,化療時的化學物質便容易導致患者不孕、或是增加基因突變的機率,不少女性患者因此不敢積極治療,進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魏柏立主任強調,目前醫界普遍會建議年輕患者,在進行化療前可先取出精子、卵子冷凍冰存起來,等到將來想生孩子時再以人工受孕的方式,如此便可解決術後不孕的困擾。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33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5歲吳先生去年底因為覺得左肩疼痛,舉手困難,原本以為是五十肩,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他17年前曾確診腎細胞癌,當時手術切除,不料卻在多年後發生骨轉移;經過標靶治療搭配放射治療下,腫瘤幾近消失,目前病情控制穩定,維持生活品質。腎臟惡性腫瘤 腎細胞癌佔9成衛生福利部南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耳朵嗡嗡作響,從此陷入失眠和耳鳴的惡性循環!現代人或多或少經歷過耳鳴症狀,例如在非常安靜的環境中耳朵嗡嗡作響,或是突然幾秒鐘出現耳鳴,但有些人是在日落後開始感到耳鳴。原本睡眠品質就不佳,此時如果連耳中的噪音也來湊熱鬧,如同陷入失眠和耳鳴的惡性循環。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現今自媒體發展趨於成熟,「流量」已不再是業績的保證,反而是精準行銷、含金量高的受眾,才是電商的王道。台灣團購電商領導品牌「福貓」在疫情期間,從線上、線下團購攻佔兩大社群,與網紅TikTok綸綸老師,以及阿吉米在Facebook平台和「奶爸賽門」、「排灣族女孩」等網紅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新一波東北季風報到,全台瞬間降溫「冷吱吱」,又遇到冬季第1個節氣「立冬」,許多民眾紛紛開始食補養生,但對乾癬患者病友來說,正面臨皮膚增生、脫屑、搔癢問題不斷。中醫師鄭愛蓮表示,乾癬是所有皮膚問題之中,最難治癒的免疫系統疾病,想要治療它,就得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只要遵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