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找上年輕人 兩大特徵你有沒有?

腸癌找上年輕人 兩大特徵你有沒有?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大腸直腸癌找上台灣年輕人!門診就有一名19歲男大生,在學校時,平常飲食習慣就是愛吃油炸、燒烤的食物,雖然偶而感覺肚脹不舒服,卻只認為是胃腸不適的小毛病,不以為意,直到一次檢查才發現竟是晚期腸癌,癌細胞還已轉移出去。醫師提醒,近年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讓50歲以下變「篩檢空窗期」。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每年的大腸直腸癌新增個案數已經超過1萬5000人,高居癌症新發人數的第一位,而警訊是,已經出現年輕化趨勢。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說,一般人印象大腸直腸癌似乎是過了50歲以後才要擔心的事,但門診觀察,年輕人罹癌越來越多,共同點都是體重超標的肥胖一族,且多愛吃燒烤,成為兩大特徵,而他看過最年輕的病例就是這一名19歲的男大生。

馮盈勳指出,以奇美醫院為例,一年收治的新增大腸直腸癌病人約600人,幾乎每天都有2人上下,其中體重越來越重、年紀越來越輕,兩者是最令人心驚的趨勢,且因為年輕常輕忽異常症狀,導致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能夠做的已經不多。

哪些症狀需要注意?醫師歸納,包括不明原因的排便習慣改變、拉肚子或是便秘、大便變細,或是不明原因的腸道出血,千萬別以為只是胃腸問題或痔瘡就放過,不分年齡,有症狀就該就醫。

馮盈勳表示,大腸直腸癌中約有25%發現時屬於晚期,但其中若是轉移肝、肺且轉移腫瘤數量少者,仍有30%有機會可以全身性治療合併腫瘤切除根治,應該積極治療一搏,利用標靶藥物加上化學治療,力拚腫瘤縮小或延長存活時間。

比起單用化療,馮盈勳說,搭配上抗表皮生長因子或抗血管生長因子的標靶藥物,約有6成以上腫瘤會縮小,比單用化療的4成來得好,即使第一線治療失敗,第二線選擇抗血管生長因子的標靶藥物加化學治療,也能增強化學治療對癌細胞的毒殺機會,提高至少1成以上。

馮盈勳強調,別聽到「晚期」兩個字就放棄,只要多跟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避開特定無法忍受的副作用,就算是晚期的大腸直腸癌病人依舊有機會;至於一般人更要留心預防,除了50歲後該定期篩檢腸癌之外,只要出現有可疑症狀最好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7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你有沒有過一覺醒來眼睛裡莫名其妙長出了個針眼的經歷?針眼是皮脂腺受細菌感染而引發的炎症。通常會出現局部紅腫,疼痛,但是一般一周左右會自動消失。閱讀本文你會得知一些方法來減輕紅腫和疼痛,並且學會預防針眼的複發。    (圖片擷取自來源) 快速緩解 清洗針眼。針眼是由於灰塵,糞便以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40歲已婚男性,公司女主管要求多,家中妻子也強勢,日前台灣出現史上首位女性總統,更讓他徹底崩落,看不到未來,出現疲倦、無力感、失眠、焦慮等症狀,就醫才發現罹患「身心耗盡症候群」。 女力崛起 弱男好自卑 這名男子說,在公司老遭女主管嚴厲苛責與指教,每天上班都處在恐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去年3月在奇萊山,季姓女山友發生高海拔肺水腫。當時天候又不佳,直升機無法進行緊急救援,情況一度相當危急。受過訓練的民眾可以徒手操作PAC,藉著用腳踩的加壓幫浦,十分鐘讓內部的壓力上升兩個PSI,裡頭的患者,就相當於高度下降1500公尺,如此一來,高山病即可獲得治療,症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燒燙傷留下的疤痕是患者最煎熬的痕跡,尤其一但疤痕熟成後,還可能會因疤痕肥厚造成臉部畸形,關節無法彎曲等後遺症,嚴重恐影響日常生活運作;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黃維超指出,因此要預防燒燙傷疤痕,最重要就是要掌握前三個月的黃金期。 疤痕成熟期 注重整形重建手術 依照嚴重度,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