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轉移切肝存活率增 中國學者來台交流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60多歲的婦女,3年前被確診罹患腸癌,且癌細胞已轉移擴散肝臟,手術切除後又再復發,醫師採以標靶治療讓腫瘤縮小,再次進行切肝手術,術後恢復良好,迄今未再復發。根據統計,國內約有3成以上的腸癌患者會轉移肝臟,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輝明主任強調,如果不切肝,5年存活率不到5%,反之,腸癌切肝者的術後5年存活率超過40%,因此,台灣有高達42%患者選擇切肝保命,高於國際平均的15%。

近年來,國內多家醫院開始規劃成立癌症團隊,卓越的醫療技術,針對轉移性腸癌的治療經驗豐富、治療效果提升,切肝累積高達3000名病例,讓癌症患者在治療上有更多元的選擇。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於5月24日在台中榮總舉辦「轉移性大腸癌之肝臟轉移治療方式及策略」交流,吸引中國大陸北京、天津、上海、山東等各大腫瘤醫院跨海來台取經。

大腸直腸癌在國人的癌症發生率居高不下,飲食西化與生活作息不正常的因素,加上健康檢查的觀念未落實等緣故,導致患者確診時,多已是中晚期或出現腫瘤轉移的發生,加上藥物發展與醫療技術的侷限,使得術後存活率和治療效果,要明顯低於早期發現的患者。

尤其是大腸直腸癌癌細胞再轉移時,經常會發生肝部的病變,在治療上更需要密切的配合;有鑑於此,臺中榮總成立外科部肝臟移植中心,隨著治療技術的發展,切肝手術合併標靶藥物的治療,成為治療的關鍵,更是腸癌治療這十年來的重大突破。王輝明說明,大腸直腸癌手術後復發機率很高,特別是75%會有肝轉移的機會產生,因此在秉持維持30%的肝運轉下,標靶藥物與切肝手術的搭配,就變成是讓病患存活率提高的關鍵。

如此的醫療成效,吸引中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來台切磋交流,由於中國人多地廣,城鄉醫療資源差距極大,希望透過研討會互動,互相吸取亞洲各國經驗。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李潔主任表示,中國近年也一直在推廣腸癌轉移切肝的觀念,卻因醫療技術而受限,台灣經驗值得借鏡,唯有利用跨科別、標靶藥物的聯合治療,才能提供病人最大限度的獲益。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林增熙醫師更表示,不像其他癌症病程快速,腸癌即使肝臟轉移,通常顆數少、長得慢,可透過標靶藥物治療,來縮小肝腫瘤,也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8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台灣今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瞄準中高齡銀髮族,在健康養生、休閒娛樂與生活支援相關產品,以及服務需求持續攀升,台灣國際醫療展及銀髮展自6月21日至24日,一連四天在世貿一館登場,且有多項指標性的醫療類獲獎產品,於此實境展出。軟硬結合 打造完整醫護體系外貿協會葉明水秘書長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65歲的簡女士,患有C肝近20年,早年曾接受干擾素治療,以為自己好了,卻不知道病毒一直跟著她。直到半年前莫名疲勞、嗜睡嚴重到一睡就爬不起來,甚至一天可能睡到16、7小時;某天突然手麻、跌到,原以為是中風就醫,結果才知道不只C肝沒好,而且已經嚴重肝硬化,而健保今年起擴...

閱讀詳情 »

天氣漸漸變熱,擔心腹部肥肉原形畢露,坊間又開始捲起減重的風潮;除了減重關鍵原則之外,也有人藉由輔助食品來助一臂之力,像是經常被提到的氨基酸、左旋肉鹼等,到底這一些有什麼輔助作用?應該如何聰明補充?來聽藥師詳解。 減重無捷徑!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減重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身體所消耗的熱量...

閱讀詳情 »

俄羅斯世足賽精彩開打,各國肌肉猛男在場上奮力搶分,球迷們在場下和轉播螢幕前熱情相挺,但不少人一邊熬夜看球賽,一邊把大量啤酒、炸雞、漢堡等高熱量食物吃下肚,結果導致不到1星期就胖了2公斤,忍不住向營養師求救:「有沒有什麼熬夜吃不胖的零食?」 現代人夜生活精彩,除了看球賽轉播,追劇、打電玩、KTV唱歌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