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躁症狂跑廁所 中醫治療三個月改善

腸躁症狂跑廁所 中醫治療三個月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歲張姓患者,過去有胃食道逆流的病史,三十年來排便頻繁,一天至少4次,多則8次,大便水樣且有黏液,伴隨肛門灼熱,排便急有時忍耐不住,夏天症狀加重,情緒緊張會誘發腹痛且排便增加。大腸鏡檢查無異常情況,排除發炎性大腸炎、惡性腫瘤等疾病,西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腸躁症嚴重影響張先生的生活品質,就連出門旅遊也備感困擾,因此尋求中醫幫忙。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劉家蓁醫師治療三個月,排便次數一天減至2~3次,大便逐漸成形,出門在外也不用苦惱頻便找不到廁所。

台灣大腸激躁症盛行率達22% 分三型

台灣大腸激躁症盛行率高達22%,男女比例則差不多,可分成三型:便祕型、腹瀉型、混合型。便秘型呈現堅硬、顆粒或塊狀型態,排空直腸後仍感覺排便不完全,頻率通常每週小於三次;腹瀉型呈現水瀉或鬆散,或黏液樣分泌物,可伴隨頻便和大便失禁,且通常排便頻率大於每日三次。此外,也可能伴隨胃腸道其他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腹部脹氣、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出現腸道外相關症狀,例如頻尿、性功能異常、月經異常等。

飲食情緒調整 加上中藥調理腸胃環境

劉家蓁醫師表示,像張先生除了頻便、腹瀉外,也有手腳冰冷、頻尿…等病症。治療方面需先衛教患者飲食和情緒調整的重要,以及隨著氣候變化調整生活的衣著或環境,再來運用中藥調理腸胃環境,例如黨參、茯苓、白朮、砂仁等幫助健脾去濕,黃連、黃柏清除腸中濕熱,柴胡、香附等調和緊張情緒,肉桂、附子等減少頻尿和手腳冰冷。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張先生排便次數下降到一天2至3次,大便逐漸成形且黏液減少,肛門已無灼熱感,患者很開心出門旅遊不用為尋找廁所所苦。

腹瀉原因多 中醫可歸納5大元素

劉家蓁醫師表示,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以中醫的角度而論,可歸納氣候影響、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胃虛弱、和腎陽虛衰...等五大因素。如太冷、太熱、濕氣太重,吃太多、吃太油、吃太多生冷的食物。尤其,如果長期飲食失調,又過度勞累,脾胃容易虛弱,再者,容易煩惱、生氣、緊張焦慮,更易影響胃腸消化吸收。劉家蓁醫師提醒,除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外,平常可藉由規律作息與運動,放鬆心情,調整壓力。飲食方面注意定時定量,便秘型的腸躁症者,需多喝水,與高纖維質的食物,幫助腸道蠕動。腹瀉型者,避免豆類和乳製品。且要定期篩檢,才能「腸」保健康。

【延伸閱讀】

皮膚搔癢難耐起因竟是骨髓纖維化! 未妥善治療恐惡化為急性白血病

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新福音! 健保給付、有效降低復發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上圖僅為示意,但右圖為文末真實事件護理師過累暈倒照片) 有一種職業,上了班就不知道幾點能下班,什麼時候結束什麼時候才能下班,因為充滿了變數!..大小便也由不得自己,忍耐力必須超強!....我們口口聲聲地喊累喊苦,下輩子一定不再做,但我們誰也沒輕易放棄!這就是護理師,我們也有感情,這種心情你理解嗎...

閱讀詳情 »

 較大間育幼院可能物資較不缺乏,建議以現金捐贈為主,或可詢問偏遠地區育幼院! 全台育幼院 -- 捐贈物資,髮夾、畫筆、玩具、鞋子、CD、書本、字典、文具.....等等 食品類:飲料、應時水果、早餐罐頭(肉鬆、花瓜、果醬、奶油等) 電器類:小家電、電風扇 ,電鍋、電熱壺 ,或是您...

閱讀詳情 »

妙招一:流鼻血用細繩紮住中指下部可以迅速止血,很有效果,這是武當道家方法,簡單但是理論高深摸測。 妙招二:孩子發燒前一周有四大症狀,耳朵晚上紅一隻或兩隻都紅,口氣重,大便臭或乾,手心熱或手背熱。要是這些都有了,發燒馬上就開始了。這些是身體警報,做父母的要耐心觀察,發現情況趕緊去處理。手背發熱是外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6歲的邱先生,最近兩年來,就像是慢速度變型的史瑞克,手指腳趾慢慢變粗大,嘴唇變厚、下巴也越來越「戽斗」,但是他都沒有察覺;直到連續有三名醫師提醒他要抽血檢查,他才進一步就醫,結果才發現他長了腦下垂體腫瘤,進而造成生長激素異常,且合併肢端肥大症。邱先生下巴越長越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