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道疾病使免疫亮紅燈 罹患失智症機率大幅增加

腸道疾病使免疫亮紅燈 罹患失智症機率大幅增加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什麼!腸道疾病居然和失智症有關係!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與消化系統有關的疾病,症狀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等,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統計,有多達300萬名美國成年人罹患上述疾病。另外,根據阿茲海默症協會的估計,約有600萬名美國人患有失智症。現在有研究發現,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 不但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發病時間也會提早,研究刊登在《腸道雜誌》(Gut)上。


作者表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腸道中常駐的細菌除了與中樞神經系統有關係,也和人體的疾病和健康都有相關性,這個連結被稱做「腸腦軸」(gut-brain axis)。雖然目前還不知道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因,但被認為是免疫反應受到損害,才導致腸道中的微生物發生變化;此外,最近的研究已經將該病與巴金森氏症聯繫起來。


這個研究分析來自台灣國家健康保險研究數據庫的1,742名45歲以上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並將其與17,400多名無病史的人進行了比較,追蹤時間長達16年,為的是要確定失智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在研究期間,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變得比較高(5.5%),而沒有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罹患機率比較低(1.5%);此外,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的平均年齡為76歲,而沒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的則為83歲。


研究人員表示,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可能性多出6倍,而且失智症的風險似乎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罹病時間長短有關,而且不存在性別差異,男女性的風險都一樣。


不過,由於該研究只是觀察性的,並沒有考慮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儘管這些發現不足以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與失智症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較早的研究曾提出,慢性發炎和腸道細菌失衡,的確是造成認知能力下降的潛在原因。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排行公布 蛋白冠軍、蛋黃亞軍
▸鼻過敏患者憂心新冠肺炎症狀 耳鼻喉科醫師分析差異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胃食道逆流恐釀食道癌? 「巴瑞特氏食道」是警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癌痛不治療,存活率恐下降!國外研究發現,重度癌痛患者存活期,較無痛患者少44個月。醫師強調,癌痛影響治療成效及身體復原,建議有痛、有講、有治療,癌痛控制得好,吃得好、睡得好,才有體力對抗癌症。 癌痛縮短存活期 新光醫院疼痛照護中心主任陳瑞源指出,據統計,全台約有30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看到頭上一根根的白髮出現,無論年紀多大,心裡都會感到難過,因為白髮象徵著老之將至。有人會吃些黑芝麻或是黑木耳,希望能夠有所改善,不要讓白髮繼續增多,甚至希望能夠使白髮變黑髮;然而,中醫師卻直指,吃這些東西都只是心理治療,讓人存有希望,實際上並沒有證據顯示,吃黑芝麻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9歲趙小姐,是正港的台灣人,但五官立體、膚色又黑,加上臉型較方正,還有深深的淚溝、魚尾紋、法令紋,常被誤認為是菲傭,讓她哭笑不得,才下定決心「換臉」。 老態被誤認成菲傭 「平平都是外國臉孔,怎麼差這麼多!」趙小姐說,每次到速食店點餐,服務生都給她英文菜單;到銀行存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38歲蔡小姐患有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去年動過1次剖腹手術切除子宮內膜異位瘤,但在今年第2度復發時即嚴重右側腰部疼痛就醫,發現因深層子宮內膜異位瘤造成右側腎水腫。為根除深層子宮內膜異位,再次接受手術切除緊緊包住輸尿管的深層子宮內膜異位瘤。三軍總醫院婦產科王毓淇醫師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