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出生腦部缺氧不會吃! 慈母伴復健得來不易的「第一口」

出生腦部缺氧不會吃! 慈母伴復健得來不易的「第一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吳太太因妊娠高血壓,懷胎七個月緊急剖腹產子,過程中因腦部缺氧,造成寶貝吞嚥障礙,但全家人都樂觀面對,帶著他安排語言治療、學習鼻胃管照護,並在10個月大開始學習吞嚥。日前,看到孩子努力吞下第一口食物的模樣,媽媽感動道:「孩子沒關係,我知道你比較慢,請你一定要加油,我會一直陪著你!」

進食與吞嚥困難 將致營養不足影響發育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教授表示,吞嚥和進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有些孩子起因於神經性因素、結構性因素或功能性因素形成吞嚥功能障礙,食物從嘴巴移動到胃部的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進食與吞嚥動作發生困難,以致於食物吞不下去、無法吸收足夠營養,進而影響發育。

吞嚥功能障礙 3原因易引起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周立偉醫師說明,「神經性因素」包括腦部損傷、遺傳代謝問題、特殊症候群、罕見疾病等,會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異常;以案例來看,因出生時腦部缺氧,影響神經肌肉控制,造成吞嚥相關肌肉無力、呼吸吞嚥動作不協調,也無法順利啟動吞嚥反射,才導致吞嚥障礙。

「結構性因素」主要是口、咽、喉構造發育異常引起,如喉頭軟化症、唇顎裂、食道狹窄、胃食道逆流等;「功能性因素」是指有些嬰幼兒神經發展及結構正常,但因口腔動作功能發展尚未成熟,伴隨呼吸功能異常,使得吸吮、吞嚥時容易造成嗆奶。

嬰幼兒吞嚥障礙治療 以口進食攝取足夠營養為目標

語言治療師陳子雲也強調,嬰幼兒吞嚥障礙治療以協助寶寶建立由口進食攝取足夠營養為目標。藉以減少照護者餵食的費力程度,與降低嗆入呼吸道的危險,因腦部損傷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的異常,需先透過鼻胃管進食,漸漸地調整為從口進食,再進一步指導家長如何教導孩子認知、理解指令和物品指認的概念,只要家長積極與語言治療師配合,孩子一定能愈吃愈好!

【延伸閱讀】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婦女以為中年發福 沒想到竟是卵巢癌來報到

胰臟過勞? 胰島素協助糖尿病友治療超前部署

運動後總是行走困難?!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讓你吃驚的小常識1.食了辣的東西,感覺就要被辣死了,就往嘴裏放上少許鹽,含一下,嘔掉,漱下口,就不辣了;2.牙齒黃,可以把花生嚼碎後含在嘴裏,并刷牙三分鐘,很有效;3.若有小面積皮膚損傷或者燒傷、燙傷,抹上少許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4.經常裝茶的杯子裏面留下難看的茶漬,用牙膏洗之,非常乾淨;5.仰...

閱讀詳情 »

一項由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發布的調查顯示,有20種錯誤的生活習慣對健康影響甚鉅,其中有不少是國人習以為常的日常行為,經年累月下來,健康也一點一滴流失。這20種錯誤的生活習慣包括:喜歡吃燙食、飯前吃過多糖(5g約一顆巧克力)、不吃早餐、咖啡或茶過量(每天咖啡因攝取超過300毫克)、水分攝取不足(低於15...

閱讀詳情 »

台中市長胡志強和夫人邵曉鈴車禍意外,看得各界怵目驚心又心疼。多位汽車專業人士指出,類似車禍發生的瞬間,唯一能保護車主和乘客的就靠「安全帶」和車子本身提供的主動、被動式安全防護。至於超車習慣,左駕車應由左方超車,台灣人便宜行事,左、右亂超車更是常常造成意外發生的主要原因。安全帶別貼近脖子多年獲得亞洲...

閱讀詳情 »

騎鐵馬常見之傷害與預防   近來油價高脹,政府大力提倡節能減碳,自行車因而風行全國,到處可見騎腳踏車的人潮,自行車商店ㄧ家接著ㄧ家開,熱門的自行車更是賣到缺貨。騎自行車是一種很棒的運動方式,但是也潛藏著受傷的風險,隨著騎自行車的人口愈來愈多,受傷的人數也逐年增加。 容易發生自行車傷害的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