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腹脹、肚子悶痛只是腸胃問題? 女性當心恐是這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女性鬧腹脹、肚子悶痛,得當心!58歲的李太太就時常覺得下腹部悶悶的,吃東西也容易脹氣,一時也抓不準到底是不是因為腸胃問題造成的腹脹感,但已經過更年期的她,自覺不適的時間太長,加上家中親人曾有卵巢癌病史,趕緊安排健康檢查,結果真的發現大小約10公分的腫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經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李太太在下腹部子宮左側附近有明顯的囊腫樣腫塊,大小約10公分,合併些許腹水,後續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卵巢癌。

根據統計,卵巢癌好發於停經後或55歲到75歲間的婦女。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未曾懷孕過、較晚生育或較晚停經、曾患有乳癌、以及有卵巢癌家族史。

沈彥君表示,卵巢癌的發生率雖不高,但需留意的是,如果有家族病史、不曾懷孕、且年齡已達5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得特別小心,一定要主動為自己提早安排健康檢查,好爭取更多的機會發現早期卵巢癌或是癌前病變。

因為卵巢癌素有「婦女隱形殺手」的稱號,沈彥君提醒,且死亡率較高,主因就是不易被發現,加上合併的不適症狀容易與其它疾病混淆。卵巢的大小約杏仁般尺寸,位處於骨盆腔深處,往往在進展到1、20公分時才開始出現症狀而被注意到,或者產生腹水、腫瘤破裂、扭轉產生腹痛就醫才被發現。

沈彥君說,卵巢癌因腫瘤的壓迫或癌細胞剝落,會產生如:腹脹、脹氣、噁心、易飽足感、打嗝、頻尿、下腹部疼痛或小腹突然變大等症狀,常讓人誤以為是腸胃或泌尿道相關疾病,但此時的卵巢癌的期別可能已發展至第三期或第四期。

醫師強調,卵巢癌與大多數癌症相同,只要及早發現,5年預後都還能有很高的存活率。第一期的卵巢癌5年存活率可達90%、第二期癌症已擴散至骨盆及其它器官五年存活率約70%、第三期存活率驟降至39%,到了第四期癌症可能已轉移到肝、肺、腹膜或骨頭,5年存活率僅餘17%。建議超過4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每年應定期安排婦科檢查與骨盆腔檢查,高危險族群可提早至30歲每半年至一年一次。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婦人小便有異竟不痛不理 尿出「大紅西瓜汁」已經是癌

台灣大學生愛「乾一杯」!飲酒率破4成4 2成一次飲光6杯過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現代人生活步調變快、工作壓力與日俱增,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閒上都會看到不少人專注於電腦、手機螢幕上,長時間的進距離專注於上導致不少人有用眼過度的趨勢,除了造成近視、散光加深外,還讓越來越多的人罹患了乾眼症,甚至於罹患青光眼的人口日趨年輕化。 為了護眼,有人選擇適時的讓眼睛休息,吃護眼的保健食品,或是服...

閱讀詳情 »

不少饕客為了追求食物本身的原味與鮮度,紛紛會以生吃的方式淺嘗,就好比說吃生魚片、生牛肉一般。不過也有其他地區因為家鄉的傳統習俗,造就了當地村民有生吃豬肉的習慣。只不過不熟的食物容易夾帶著大量細菌、病毒甚至是寄生蟲,一旦這些害物食進了體內,可就難保身體健康會出現異狀。 日前在對岸雲南有名23歲的女子婷...

閱讀詳情 »

標靶藥物的問世,無疑是癌症治療的一現曙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魏柏立教授表示,標靶藥物是治療癌症的方法之一,但主要是提供第四期病患使用;此外,標靶藥物也需搭配化學治療相輔相成,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近年來分子生物醫學的蓬勃發展,科學家研究發現,癌細胞的增生具有一些特有的生長因子或訊號路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