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腹脹不是病?當心是癌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腹脹不是病?當心是癌變警訊!

83歲的吳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史,因腹脹多日至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急診求診,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竟是因為惡性腫瘤造成阻塞與腹脹。

腹腔鏡手術傷口比傳統手術小很多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吳嘉倫表示,傳統手術是用剖腹的方式切除腫瘤,因在腫瘤阻塞的狀況下腸子會腫脹,手術傷口至少都會達到20公分以上。加上腸子腫脹,醫師先在肚臍內劃1公分傷口,確定大腸沒有因阻塞而造成壞死,之後在右上腹開一個約5公分傷口做一暫時性的造口,並在術後安排大腸鏡切片確診。

吳老先生腹脹情形在術後改善良多,飲食也漸恢復正常,經過2週的調養,腸子消脹後,安排「腹腔鏡大腸腫瘤切除手術」,利用4~5個0.5~1公分的小洞,置入器械至腹腔內將腫瘤取出、週邊淋巴清除並實施腸道重建,最後依腫瘤的大小由腹壁一個約5~7公分的傷口將腫瘤取出,傷口比傳統剖腹手術動輒20公分以上的傷口小了許多。

傷口小、視野更清晰

吳嘉倫醫師表示,若吳老先生在第1次手術接受傳統剖腹手術,因當時腸道腫脹,手術的傷口一定超過20公分,微創手術的好處不只是傷口小,視野在進步的科技下,由光纖傳送至高畫質的螢幕上,可以將病灶處看的很清晰。

同時因為傷口小,病人術後的疼痛也較傳統手術輕微,自然願意較早下床,可縮短術後住院的天數,加快術後回復正常生活的速度。手術部份健保有給付,但有些衛材需自費,增加手術安全及縮短手術時間。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病人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後被告知有脂肪肝,常會很焦慮地問醫師嚴不嚴重,並且要求醫師要開立肝藥治療,要改善脂肪肝,必須先從脂肪肝的成因去了解,並針對這些問題去處理,大部分的脂肪肝是良性的,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少部分的患者可能會有肝炎,並進一步導致肝功能惡化,甚至造成肝硬...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隨著營養及醫藥衛生的改善,人類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增加,相對失智症人口數也隨之上升,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台灣失智症協會根據國發會人口報告推估,台灣2016年失智症人口逾26萬人,約每100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已逐漸演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60歲劉先生因身體不適胃口不佳,吃不下飯卻照吃相同劑量的降血糖藥,因低血糖在家昏迷超過12個小時後送醫,經全力搶救後未留下後遺症,醫師提醒,糖尿病人都擔心血糖飆高,其實血糖過低,中樞神經系統也會出問題,同樣有生命危險,糖尿病人應瞭解藥物調整方法,並注意徵兆避免低血糖...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肝癌標靶藥物治療福音!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1千名肝癌患者,自2016年11月1日起,除原本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之外,健保擴大給付標靶藥物,對象為經動脈化學藥物栓塞治療失敗,半年內3次(含)以上局部治療(如栓塞)無效的晚期肝癌患者,可減輕藥費的經濟負擔,預估約800名患者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