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膝蓋卡卡、走路疼痛… 骨質流失了嗎?還是關節炎?大有差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走路的時候,膝關節總是覺得卡卡?走久了還會覺得痛?這究竟是骨質疏鬆還是退化關節炎,千萬不要傻傻分不清,國內醫師門診觀察發現,不少上了年紀的女性,常把關節問題誤以為是骨質流失引發的,忽略了把握時間就醫治療。

今年57歲的王太太就是一例,體型較福態的她,拖到健檢時才開口問醫生「最近走路的時候,膝關節總是覺得卡卡,走路久了還會覺得痛,是不是我的骨質流失得很嚴重?」接受X光檢查才知道膝關節腔已有輕微變窄現象且有疼痛,已符合退化性關節炎表現。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表示,門診中類似病人其實不少,常把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混淆。事實上,「骨質疏鬆」指的是骨質密度下降,如果出現身高變矮、彎腰駝背、脊椎疼痛時就需要當心,後續容易造成骨折或骨裂。

而「退化性關節炎」則是在關節處有發炎,造成關節疼痛不適、影響關節的靈活度,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關節僵硬、疼痛難耐,使關節活動受到侷限,影響到日常的活動。

沈彥君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因為名字有「退化」一詞,容易使人誤解只有銀髮族才會發生,但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且隨著運動風氣盛行,很多人的膝蓋常會不當使用,年齡層早由60、70歲逐漸下降,門診不乏3、40歲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原因除了與退化相關,長時間固定使用特定姿勢(常見於家庭主婦、美髮業、教師等)、體重過重也是常見原因。沈彥君提醒,其中肥胖不僅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也會加速病程的進展以及有較差的預後,得特別注意。

醫師強調,膝關節時刻承受壓力,遠超過一般人想像,若能透過例行健康檢查觀察肉眼看不到的骨骼組織變化及留意身體細微變化,並及早接受治療,能夠有效減緩症狀,也能避免或延緩走到置換膝關節這一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寒假模式」專養宅孩子? 半數兒少只花時間線上聊天、打電玩

老人做牙齒矯正是浪費錢? 牙醫師曝不早做「下場恐倒一排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翻攝自紅十字會醫院、WIKIHOW) 在大多數男性的觀念中精子的強弱似乎和男性的性能力息息相關,即使一向對自己床上能力自信滿滿者,一旦遭遇難以令另一半受孕的尷尬情事也難免會雄心大減、雄風大失,男性精子其實是相當敏感又脆弱的來自生活上各種外在或是內在的刺激都可能降低它的活力、甚至扼殺了它的生命力。...

閱讀詳情 »

(翻攝自YOUTUBE) 天阿!又讓人吃不下飯!人稱「擠瘡大師」的美國加州皮膚科醫生Sandra Lee又有新作品了,日前她這次為一位女患者的該邊(大腿內側),清理了一顆「4歲」的巨型黑頭粉刺,過程依舊噁心。 Sandra Lee指出,為這位女士做身體檢查時,發現她腹股溝處有腫塊隆起,患者稱曾有醫...

閱讀詳情 »

為什麼青春痘塗藥都好不了?甚至凸起物的表面會脫皮,而且泛紅反覆出血?小心,可能不是青春痘,而是皮膚基底細胞癌作怪。醫師提醒,基底細胞癌的外觀與青春痘相似,所以容易被忽略。對於不確定的凸起物,如果超過3個月未消失,且表面不時出現變化、出血時,應儘快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不確定的凸起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