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膝關節痛不能動?醫:這2運動可舒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膝關節痛不能動?醫:這2運動可舒緩

近年運動風氣興盛以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出現關節運動損傷疼痛或退化性關節炎者增多,好發於中老年人。根據統計,關節問題於70歲以上發生率高達70%,且女性多於男性;好發部位為膝關節、手關節、髖關節,也可見於脊椎,腕關節等,最常見膝關節、膝蓋疼痛造成運動甚至行走不便。退化性關節炎致病原因很多,主要有年齡、體重過重、膝周圍韌帶損傷、非感染性骨壞死、血友病、神經病理性關節疾病等。

游泳、緩和散步 不負重的運動有助舒緩疼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陳昱彰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病因複雜,主要是機械性磨損發炎,關節囊發炎、週邊韌帶肌腱損傷、關節軟骨損傷缺損、半月板損傷、關節面不平整,產生關節腔狹窄、軟骨下硬骨空腔囊腫、關節變形、骨刺、軟骨游離體的產生等變化。最常見症狀如關節腫脹僵硬,上下樓梯或行走時疼痛,關節活動度受限,活動關節時聽到不正常的磨擦聲響或關節變形。

膝關節損壞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嚴重關節變形前,須先適當保養與預防。合宜適量的運動有助增強關節附近肌肉,幫助關節承受身體重量,適當且正確的運動能增進健康關節的強度與健康。但若關節軟骨已受損,必須謹慎小心,儘量採取緩和不負重量的運動,如游泳等不受體重壓力的運動或緩和散步。大腿的股四頭肌運動有助於穩定強化膝關節,使膝關節疼痛較為舒緩。

玻尿酸關節注射等 可做為不動手術的選擇

目前玻尿酸關節注射與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廣泛應用於運動傷害與退化性關節炎治療,玻尿酸可補充關節液潤滑關節腔,減低膝關節因行走摩擦與壓力造成的不適與傷害,並修復關節結構、減少發炎反應產生。PRP注射利用血液中血小板產生的豐沛自體生長因子,活化再生關節內退化受傷的組織,促進退化軟骨與韌帶滑囊的修復,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關節鏡手術是微創傷口的檢查合併治療的方式,當關節疼痛及行動不良無法由運動、藥物或關節注射改善時,在2到3個約1公分的小切口,使用關節鏡直接進行治療,清除發炎的組織,修復整平破損的半月板及關節軟骨,切除傷害軟骨的側皺襞,清除軟骨破損而脫落的游離體,以軟骨下鑽孔以利重生軟骨。對頑固性的膝關節疼痛,但還未到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嚴重程度,或因內科疾病身體狀況無法負荷重大手術時,關節鏡手術是可靠的治療方式。

陳昱彰醫師提醒,良好運動習慣、正確運動方式、健康生活型態可保持關節健康與活力。已受傷的關節必須好好保養、積極治療,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前,有很多方法及治療可將退化性膝關節炎對日常生活不便的影響降低,改善生活品質。畢竟人活就要動,好的關節與肌力,是健康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當夜尿來襲時,大多數人都抱持著能忍則忍的心態,受不了才會起身如廁,除非睡前喝過量的水分,否則正常人在清晨,才會起床將膀胱累積的尿量排出,但是有些人即使晚間已刻意減少水分的補充,在夜晚卻非得起來排尿1次以上,且尿量占全天尿量的1/3以上,依然經常夜尿,便稱之為夜尿症。...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中年麵包師傅,長期站立工作,因時常腰痛而就醫,診查發現,這位患者已有腰椎退化情形,甚至下背部開始有輕微駝背,一名60多歲老農,長期彎下膝蓋做事,引起膝蓋疼痛與不適,就醫發現罹患退化性關節炎。 低頭、不挺胸 引背痛、脊椎側彎 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駝背會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根據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ISAPS)調查,2014年全球微整療程執行超過1,000萬次,而光是肉毒桿菌療程就施打近500萬次,如此熱門的療程,卻有消費者指出,原本效果可維持半年,但現在只能撐1、2個月?難道肉毒桿菌打久註定失效?開業醫師趙彥宇表示,若肉毒桿菌含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日炎炎,許多民眾大部分的時間待在冷氣房內,除了皮膚乾燥之外,眼睛也因長時間盯著螢幕而感到吃力、紅腫或癢,當眼球不夠滋潤時,淚水容易蒸發,許多民眾會自備眼藥水,當發生乾癢症狀時,就自行點眼藥水來滋潤眼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醫師林純如表示,頻繁點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