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膽固醇降不下? 醫:亂停藥是主因

膽固醇降不下? 醫:亂停藥是主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2.8%,即每五人就有一人血脂指數超標,高血脂症儼然成為國病之一。但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最新高血脂治療認知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逾半數經確診之高血脂症病人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高達六成曾自行停藥超過七天以上;顯示在心血管疾病發生後,高血脂症的控制率不佳,可能與治療觀念不正確有關。

自己當醫生? 恐讓高血脂症如脫韁野馬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教授指出,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和動脈粥狀硬化關係密切,許多大型研究已證實,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有效防止疾病再發;但即使是有使用藥物控制高血脂症的病人,「自己當醫生」的情形仍很常見,而用藥順從性不佳,往往是高血脂症無法得到理想控制的主因之一。

高血脂症三大治療迷思 恐陷心血管疾病危機

研究顯示,當壞膽固醇越低,冠心病復發機率越低。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2017年公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其中針對高風險病人下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目標,從100(mg/dL)調整為70 (mg/dL)。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教授指出,台灣高血脂症治療存在三大迷思亟待破除,包括高血脂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血脂下降後即可停藥、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都將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及血脂指數無法控制;此外,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

調整生活習慣+持續治療 冠心病復發機率可降低

葉宏一理事長和李貽恆教授共同呼籲,高血脂症病人應遵循定期回門診追蹤,抽血測量血脂值、達到治療控制目標;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您的醫師詳加討論,以穩定控制血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4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37歲蔡小姐在懷孕第32周時,因頭痛及血壓高赴醫檢查,確診為子癲前症。醫療團隊安排她住院安胎,後因胎兒心跳不穩,決定緊急剖腹產,寶寶出生時僅1,345公克,由於器官尚未發育完整,歷經插管治療、器材輔助呼吸等過程,終於在44天後順利長到2,200公克順利出院,成長曲線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又新增1境外移入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案439),為30多歲女性,於今(2020)年1月至英國工作,4月26日返國。旅英工作者 居家檢疫未接觸人群指揮中心表示,個案返國當天即有鼻塞、倦怠症狀,入境時主動申報後,由機場檢疫人員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連日來大家都關注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上,但兒科醫師提醒:每年為腸病毒主要流行期,在今年三月初已經有一對雙胞胎,在托嬰中心感染腸病毒住院,家長還是要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與洗手習慣,才能預防腸病毒找上門。雙胞胎同作息 腸病毒已確診患者媽媽表示:雙胞胎平時都很喜歡一起做同樣的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周揚青日前發文,揭露前男友羅志祥「渣男史」,經常劈腿又舉行「多人運動」,長期與旗下女藝人、化妝師有不正當男女關係。不少網友挖苦羅志祥善用時間,快40歲居然還有這等體力,更有人質疑他是否罹患「性成癮症」。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現行國際疾病分類手冊並沒有「性成癮症」一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