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膽固醇降不下? 醫:亂停藥是主因

膽固醇降不下? 醫:亂停藥是主因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2.8%,即每五人就有一人血脂指數超標,高血脂症儼然成為國病之一。但根據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最新高血脂治療認知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逾半數經確診之高血脂症病人未曾接受治療,即使接受治療,高達六成曾自行停藥超過七天以上;顯示在心血管疾病發生後,高血脂症的控制率不佳,可能與治療觀念不正確有關。

自己當醫生? 恐讓高血脂症如脫韁野馬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教授指出,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和動脈粥狀硬化關係密切,許多大型研究已證實,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有效防止疾病再發;但即使是有使用藥物控制高血脂症的病人,「自己當醫生」的情形仍很常見,而用藥順從性不佳,往往是高血脂症無法得到理想控制的主因之一。

高血脂症三大治療迷思 恐陷心血管疾病危機

研究顯示,當壞膽固醇越低,冠心病復發機率越低。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2017年公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其中針對高風險病人下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目標,從100(mg/dL)調整為70 (mg/dL)。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恆教授指出,台灣高血脂症治療存在三大迷思亟待破除,包括高血脂單靠運動和飲食就可以控制、血脂下降後即可停藥、擔心副作用而拒絕用藥,都將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及血脂指數無法控制;此外,服用降血脂藥物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多半與心理作用有關。

調整生活習慣+持續治療 冠心病復發機率可降低

葉宏一理事長和李貽恆教授共同呼籲,高血脂症病人應遵循定期回門診追蹤,抽血測量血脂值、達到治療控制目標;尤其心血管疾病病人應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即使血脂指數回到正常,也不要擅自停藥或減藥,應與您的醫師詳加討論,以穩定控制血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4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時下感冒咳嗽的病人很多,往往是咳嗽纏綿難愈,其特點是一癢則咳嗽。咽癢咳嗽是臨床常見症狀,在感冒前期或後期往往咽痛不明顯,而咽癢明顯,一癢即咳!在中醫看來這是風邪未除的表現。 中醫所謂「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溫邪就是南方常說的風熱感冒,但是南方之人體質多虛,往往熱不明顯(咽痛不太厲害)夾風寒的較多,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身體雖然會被外在環境和疾病困住,但心不會。」今年44歲的彭小姐即使罹患乳癌,仍勇於面對疾病、認真過生活。罹病後的她不僅學會更珍惜生命的可貴,更感恩家人一路上的支持與陪伴,將心情畫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以親身經歷鼓勵所有病友勇敢抗癌。由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灣禮來公司所舉辦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超過5成的癌症病人會出現骨轉移,常伴隨著椎心刺骨的痛,患者常常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甚至連躺著也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北醫利用「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成功快速緩解骨轉移患者的疼痛,5月至今,共治療8名病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治醫師李欣倫指出,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緊接著荔枝後出現在水果攤的季節性水果,就是龍眼了!龍眼又稱做「桂圓」,和荔枝相比雖然小了許多,但其所富含的維生素C,卻遠比荔枝還要多!營養價值更高。 龍眼和荔枝就好比兄弟,外型相似、盛產季節接近,含糖量也都很高,但龍眼和屬性濕熱的荔枝不同,可滋補強身、補血、潤膚美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