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我檢視! 帕金森氏症有四病徵

自我檢視! 帕金森氏症有四病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年約六十歲的張先生這幾年開始有一些動作上的遲緩,包括了手顫抖、僵硬、平衡協調障礙,漸漸臉部也有僵硬的情況出現,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生活品質,前往就醫治療後被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病 恐從30歲就開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程智表示,帕金森氏病的致病原因仍不明,只知道是一種退化性腦病,好發於老年人,其病理乃位於腦深部的黑質核內含多巴胺(Dopamine)的腦細胞大量死亡引起。一般而言,大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黑質細胞死亡,臨床症狀才會出現。由此推想,這些腦細胞很可能在三、四十歲時就己經開始逐漸消失。

帕金森氏症病徵

楊程智醫師說明,帕金森氏症則是指次發性帕金森症狀--有特定的發病原因,出現的顫抖往往不是典型的靜止性顫抖,或很早出現癡呆症或跌倒症狀。包括抗精神病藥物、病毒性腦炎、腦外傷、中樞神經毒物及其他腦病所伴隨的巴金森症狀如腦中風、腦瘤、癡呆症、水腦等。

如何診斷帕金森氏症?

而要如何診斷帕金森氏症呢?楊程智醫師表示可以從這四大症狀來看:(1) 靜止性顫抖:在靜止狀態下,手指、手臂會不自主地顫動,頻率為每秒約 3-5 次,約 70% 的病人皆有靜止性顫抖;(2) 肌肉僵直;(3) 運動不能、動作緩慢或減少;(4) 平衡失調,連帶著姿勢、步伐不正常,大多在末期出現。

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楊程智醫師指出,患者主觀性的抱怨包括有亂動、異動症、顫抖、肌肉抽筋、平衡感受損、時常有強烈的疼痛、沮喪,以及睡眠失調。其他包括自主官能障礙以及各種神經性精神病表現(沮喪、燥動、困惑、認知受損及癡呆)等。

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

目前左多巴綜合製劑是治療帕金森氏症最主要的藥物。左多巴製劑分子大,易與蛋白質競爭,所以藥效會受高蛋白質食物的影響,長期服用左多巴製劑的患者,在三、五年之後可能會出現「藥效波動」之現象,此時多類型藥物併用可幫助改善「藥效波動」之現象。

復健可控制病情

楊程智醫師建議,在治療上會先以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及做復健運動開始,此病雖然是一種退化症,可是現今的藥物發達,配合復健將可以把病症控制到一個程度。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亦可考慮手術裝入腦部深層電刺激加以治療。患者平時要注意防止跌倒,因此應要有輔助行走的工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6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冷颼颼的冬天來臨,氣色隨著夏陽逐漸消失,而驟降的氣溫又常常令人嘴饞想吃東西,身體健康和膚質健康當然跟著亮起紅燈,嘴饞的時候究竟有哪些好吃、又健康的食物可以選擇呢? 今天就讓營養師推薦幾款幸福下午茶吧! 每當進入冬天,胃口總是特別好,加上冰冷的溫度也令人不想動、只想吃火鍋、炸物、熱巧克力等高熱量的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2019年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平均每天高達250件酒駕違規。台灣外傷醫學會前理事長、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簡立建醫師表示,酒後駕車時,運動神經反射神經會變遲鈍,許多悲劇往往就在反應變慢的0.1秒時發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方冠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營養足夠與否是決定慢性腎臟病進程關鍵!良好的飲食控管能減緩慢性腎臟病惡化,延緩面臨洗腎療程。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暨臺大醫學院教授姜至剛醫師表示,大多數腎臟病患者為減輕腎臟負擔而採低蛋白飲食,忽略洗腎前後蛋白質和熱量的需求不同,呼籲患者了解腎臟病各期營養補充方針,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胰臟癌患者多初診即晚期 化療有新進展胰臟癌為人所知死亡率極高,患者多為50-60歲族群。除非長在胰臟頭部造成黃疸症狀,或有背痛、上腹痛的症狀,否則很難察覺,許多人初診就是晚期。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晚期胰臟癌通常易有肝臟或週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