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我檢視! 帕金森氏症有四病徵

自我檢視! 帕金森氏症有四病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年約六十歲的張先生這幾年開始有一些動作上的遲緩,包括了手顫抖、僵硬、平衡協調障礙,漸漸臉部也有僵硬的情況出現,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生活品質,前往就醫治療後被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病 恐從30歲就開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程智表示,帕金森氏病的致病原因仍不明,只知道是一種退化性腦病,好發於老年人,其病理乃位於腦深部的黑質核內含多巴胺(Dopamine)的腦細胞大量死亡引起。一般而言,大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黑質細胞死亡,臨床症狀才會出現。由此推想,這些腦細胞很可能在三、四十歲時就己經開始逐漸消失。

帕金森氏症病徵

楊程智醫師說明,帕金森氏症則是指次發性帕金森症狀--有特定的發病原因,出現的顫抖往往不是典型的靜止性顫抖,或很早出現癡呆症或跌倒症狀。包括抗精神病藥物、病毒性腦炎、腦外傷、中樞神經毒物及其他腦病所伴隨的巴金森症狀如腦中風、腦瘤、癡呆症、水腦等。

如何診斷帕金森氏症?

而要如何診斷帕金森氏症呢?楊程智醫師表示可以從這四大症狀來看:(1) 靜止性顫抖:在靜止狀態下,手指、手臂會不自主地顫動,頻率為每秒約 3-5 次,約 70% 的病人皆有靜止性顫抖;(2) 肌肉僵直;(3) 運動不能、動作緩慢或減少;(4) 平衡失調,連帶著姿勢、步伐不正常,大多在末期出現。

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楊程智醫師指出,患者主觀性的抱怨包括有亂動、異動症、顫抖、肌肉抽筋、平衡感受損、時常有強烈的疼痛、沮喪,以及睡眠失調。其他包括自主官能障礙以及各種神經性精神病表現(沮喪、燥動、困惑、認知受損及癡呆)等。

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

目前左多巴綜合製劑是治療帕金森氏症最主要的藥物。左多巴製劑分子大,易與蛋白質競爭,所以藥效會受高蛋白質食物的影響,長期服用左多巴製劑的患者,在三、五年之後可能會出現「藥效波動」之現象,此時多類型藥物併用可幫助改善「藥效波動」之現象。

復健可控制病情

楊程智醫師建議,在治療上會先以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及做復健運動開始,此病雖然是一種退化症,可是現今的藥物發達,配合復健將可以把病症控制到一個程度。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亦可考慮手術裝入腦部深層電刺激加以治療。患者平時要注意防止跌倒,因此應要有輔助行走的工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6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現代人飲食不虞匱乏,但是卻有些小朋友生長曲線無法達標,過於瘦小,有發育不良的問題;傳統中醫認為,小朋友發育不良,和脾虛有很大關係,除了有先天因素,後天飲食也會有所影響,平常飲食應忌食烤、炸、甜、冰。 脾虛有何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表示,小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哈啾!哈啾!」每到秋冬過敏患者經常打噴嚏、流鼻水,醫院門診因鼻過敏發作的病人隨之增加。醫師強調,預防鼻過敏發作有3步驟,首先找出過敏原、並積極治療,天冷外出記得戴口罩。 秋冬鼻過敏發作高峰期 時節入秋,氣溫逐漸降低,正是鼻過敏患者發作的高峰期間。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腰腿比隱藏人體健康密碼!國內研究首度發現,腰圍太粗有如「游泳圈」、大腿太細的「鳥仔腳」,也就是腰腿比超過1.8以上的蘋果體型者,罹患糖尿病、腎臟病、癌症等風險,高出一般人2倍。 你是慢性病高風險族群?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利用3D全身立體攝影分析82名民眾,結果發現腰圍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天癸竭」即是更年期,女性容易有熱潮紅、盜汗及情緒不穩,有別於西醫使用荷爾蒙治療,中醫對症下藥治療效果更佳。中醫師指出,多數更年期婦女為「陰虛火旺」,可服用「知柏地黃丸」,透過補腎陰滋潤燥熱,有效緩解熱潮紅、盜汗等不適感。 女性停經 春秋戰國時期已記載 台北慈濟醫院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