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全臺高溫警報! 3招預防熱傷害

全臺高溫警報! 3招預防熱傷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高溫炎熱的天氣,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大幅增加,尤其是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6大高危險族群,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防熱傷害要訣1:保持涼爽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並關掉非必要的燈和電器設備,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

防熱傷害要訣2:補充水分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該喝多少水量為宜;戶外工作者或運動者應每小時補充2~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並避免菸酒;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防熱傷害要訣3:提高警覺

檢查居家及工作場所空調相關設備,是否正常運作;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並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選擇氣溫較低的日期安排戶外活動;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6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想擁有一口好牙,「刷對牙」比勤刷牙更重要!依衛福部調查數據顯示,18歲以上的成人,99.2%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比率是亞洲之冠。不少人明明刷牙刷得很勤,卻常有牙齦發炎的出血狀況,甚至使用牙線加強清潔,但牙肉出血仍沒有改善。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蔡旺良醫師提醒,除了用牙刷刷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多歲女老師,因感染C肝導致急性肝炎,病毒量飆高,須立即治療,但由於干擾素治療可能產生許多副作用,並擔心體力及精神不佳影響到工作,便決定自費服用新款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四週後,病毒量從幾十萬降至零,肝功能指數從三百降到正常,現療程持續進行中,病情控制相當良好。虎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70多歲的李爺爺,身體相當硬朗;但日前突然感到一陣天旋地轉,且持續數日未改善,並伴隨眼球不自主跳動,家人趕緊送醫急診,經檢查才發現是眩暈症發作。3個月治療 眩暈症完全消除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黃韻誠指出,該患者經過一系列的神經理學及聽覺、平衡功能等相關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醫院診間經常張貼臨床試驗訊息,但不少病患總擔心是否成為白老鼠而卻步;事實上,國內臨床試驗有法規與倫理規範,且嚴格控管風險,建議受試者充分與醫師討論,詳讀同意書了解相關權益,並依照計畫按時回診。萬芳醫院成立臨床試驗中心門診因應國際臨床試驗的發展與趨勢,萬芳醫院成立「臨床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