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花生製品存放環境高溫潮溼 恐產生一級致癌物

  厚片土司塗抹花生醬是許多人最愛的早餐;熱騰騰的豬血糕、潤餅、刈包出籠時,撒上一些花生粉,堪稱人間美味,不過,毒物專家顏宗海指出,台灣氣候高溫潮溼,花生製品容易遭黃麴素汙染,進而產生黃麴毒素或赭麴毒素,不可不慎。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花生米、花生粉、花生糖、花生醬等花生製品,如果存放於高溫潮溼環境,就很容易發黴,可能引發黃麴毒素。世衛組織癌症研究中心將黃麴毒素列為一級致癌物質,對於病毒性肝炎患者來說,恐增加肝癌風險。建議肝癌患者最好避免食用花生製品。

  研究發現,花生製品如在溫度28度、溼度85%等潮溼環境中,很容易就受到黃麴菌的汙染,外觀如同發黴,最後產生黃麴毒素或赭麴毒素,如果不小心吃下肚,雖然不會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卻可能引發肝毒性。

  如何避免花生相關產品對人體的危害?顏宗海建議,購買這類產品時,不要一次買太多,並應在保存期限之內食用完畢,開封之後,如果吃不完,一定要放在冰箱冷藏。如果產品超過有效日期,或已發黴,就不可食用。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說明,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都是黴菌產生的次級代謝物,近年執行花生粉中黃麴毒素汙染監測,部分產品總黃麴毒素限量確實超標,需回收銷毀。

  為了確保國人食用安全,食藥署108年1月1日實施修訂「食品中汙染物質與毒素衛生標準」,其中花生粉(供直接食用的花生及其加工產品)中,總黃麴毒素衛生標準修正為4ppb,並增訂花生粉中黃麴毒素B1與赭麴毒素A的衛生標準,分別為2ppb與3ppb,標準比之前更為嚴格。

  食品業者應依循新公告標準檢視產品製程,強化品質管制,確保原料與成品符合規定。食藥署提醒民眾,購買花生粉等花生製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後應避免儲存於潮溼環境,可置於密封罐、袋內免於受潮,或存放於冰箱維持低溫以降低黴菌生長,並儘早食用完畢。如果產品已超過有效日期或有發黴等異狀,請勿繼續食用。

相關推薦

文 / 陳偉周 疫情接連爆發,3起棘手群聚感染事件,王必勝總是站上第一線,清理戰場。 從替病人插管的胸腔主治醫師,到調度資源的疫情指揮官,他的選擇幫助愈來愈多人。 「北農環南市場專案『聯合前進指揮所』完成階段性任務,解編!」7月10日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在個人臉書上宣告,...

閱讀詳情 »

近期本土疫情稍見趨緩,不少民眾都希望有一日能夠見到本土確診「+0」,對此,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表示,「至從有社區感染後,要加零的可能性非常低。」陳時中表示,從這次疫情爆發且出現社區感染後,「加零」可能性就非常的低,他認為,社區感染隨時會出現無症狀的感染者,所以「不以加零為目標。」陳時中說明,即便...

閱讀詳情 »

國民黨今(14)日宣布聯合四個執政縣市,提出正式申請購買500萬劑BNT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仍希望有相關供貨證明,也強調目前台灣疫苗總量足夠,要努力提升疫苗施打率。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下午主持中常會,宣布聯合南投、雲林、花蓮、台東四個執政縣市,共同委託合格藥商,提出正式申請購買5...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日公布疫苗施打情形,最新疫苗人口涵蓋率17.02%,劑次人口比17.39%,也就是第一劑和第二劑接種數字加總後,除以全國人口數。有醫師質疑,中央改用劑次人口比解釋疫苗覆蓋率,恐有美化數據之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回應,美國CDC、英國牛津大學等單位都是用劑次人口比計算。陳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