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莫名憂鬱多疑 恐陷入思覺失調危險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莫名憂鬱多疑 恐陷入思覺失調危險期

小莉最近常常心不在焉,跟大一時相比變得沉默寡言,上課常遲到,理解力變差導致成績一路下滑,更不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時甚至會懷疑男友不老實。精神科醫師研判小莉是處於思覺失調的高風險階段,給予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小莉又回到原本開朗的樣子了。

思覺失調常在青春期晚期到年早期發病

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曾懷萱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病,台灣的盛行率大約0.5%,最常在青春期晚期到成年早期發病,病程越久或越晚接受治療,患者的認知與社會功能的損害程度越顯著,預後也越差;早期就醫治療越有助於患者的功能維持。

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前往往會有莫名的憂鬱和焦慮、專注力差、不明究理的恐懼感、對外界敏感多疑、思考混亂、人際互動變差、言談詞不達意,甚至自我照顧功能變差。曾懷萱醫師指出,過去稱這樣的狀態為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但比較合適的說法是「精神病症的高風險狀態」。

高風險狀態的人只有約1/3會真正發展成患者

處在高風險狀態的人只有約1/3會真正發展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曾懷萱醫師強調「及早發現」並「及早介入」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幫助個案提早建立對疾病的認識,及早讓個案瞭解精神狀態改變和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息息相關,並適當認知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能協助個案調整紊亂的腦內系統。最重要的是個案對自己的改變更能掌握,並增加尋求協助的意願。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需要龐大的社會成本,往往也造成家庭的困境、照護者的過勞及憂鬱。因此,曾懷萱醫師表示,藉由增進民眾對高風險狀態的認識,鼓勵有此困擾者及早尋求專業協助並定期追蹤,可以降低發展成精神病症的可能,減少住院治療的需要,也能有較好的預後;這是精神醫療在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洪先生在28歲時,發現有高血壓及血糖升高情況,就醫後因工作交際應酬多,35歲即發生腦幹出血性中風,並發現慢性腎功能受損症狀,之後仍未服用降血壓及降血糖藥物,也不回門診追蹤治療,後來因為肢體麻木常自行購買服用消炎止痛藥,直至今年因全身倦怠無力就醫後,確診為慢性腎臟病第...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正值妙齡的女性如果發現罹患乳癌,常常會面臨抉擇與害怕失去乳房對外觀的痛苦掙扎,一名25歲的朱姓女患者,因為公司的健康檢查發現了乳房內有腫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乳癌第二期,經採用標靶真光刀系統來進行身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目前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已消除,並恢復正常生活開始上...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小志2歲半,只會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單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平常也不會跟大人討抱抱,長輩總說「大隻雞慢啼」,所以小志父母也不以為意,直到比小志晚出生5個月的鄰居妹妹都可以說話了,小志父母才察覺不對勁,經早療門診評估發現原來小志是有自閉傾向的孩子,隨即安排早期療育課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可愛的喬喬妹妹已經1歲半了,最近媽媽對喬喬還不會開口說話感到焦急,雖然有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但是就是還沒說第1個字,後來喬喬媽帶喬喬到醫院接受評估才發現,喬喬並不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她也在早期溝通行為表現呈現落後。 7項指標 可良好預測語言發展能力 大部分1歲到15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