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莫名憂鬱多疑 恐陷入思覺失調危險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莫名憂鬱多疑 恐陷入思覺失調危險期

小莉最近常常心不在焉,跟大一時相比變得沉默寡言,上課常遲到,理解力變差導致成績一路下滑,更不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時甚至會懷疑男友不老實。精神科醫師研判小莉是處於思覺失調的高風險階段,給予藥物治療與心理諮商,小莉又回到原本開朗的樣子了。

思覺失調常在青春期晚期到年早期發病

成大醫院精神部醫師曾懷萱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病,台灣的盛行率大約0.5%,最常在青春期晚期到成年早期發病,病程越久或越晚接受治療,患者的認知與社會功能的損害程度越顯著,預後也越差;早期就醫治療越有助於患者的功能維持。

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前往往會有莫名的憂鬱和焦慮、專注力差、不明究理的恐懼感、對外界敏感多疑、思考混亂、人際互動變差、言談詞不達意,甚至自我照顧功能變差。曾懷萱醫師指出,過去稱這樣的狀態為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但比較合適的說法是「精神病症的高風險狀態」。

高風險狀態的人只有約1/3會真正發展成患者

處在高風險狀態的人只有約1/3會真正發展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曾懷萱醫師強調「及早發現」並「及早介入」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幫助個案提早建立對疾病的認識,及早讓個案瞭解精神狀態改變和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息息相關,並適當認知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能協助個案調整紊亂的腦內系統。最重要的是個案對自己的改變更能掌握,並增加尋求協助的意願。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需要龐大的社會成本,往往也造成家庭的困境、照護者的過勞及憂鬱。因此,曾懷萱醫師表示,藉由增進民眾對高風險狀態的認識,鼓勵有此困擾者及早尋求專業協助並定期追蹤,可以降低發展成精神病症的可能,減少住院治療的需要,也能有較好的預後;這是精神醫療在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成長過程當中,在2歲到6歲間的兒童常會對新事物感到恐懼,沒看過的青菜、水果難以下嚥,因此家長們常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挑食、不吃蔬果傷透腦筋。董氏基金會建議,想培養良好的飲食,讓孩子得到均衡營養,降低未來偏挑食的機率,零歲起就是關鍵期! 日後飲食習慣與嬰兒時期飲食有關 2...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年約50歲患有糖尿病的婦女多日發燒不退,另外還伴有疲倦、喘症狀,一直認為感冒沒有好,就醫後發現是細菌引起的「肝膿瘍」,並已經引發敗血症,進行肝膿瘍超音波引流以及抗生素治療後,患者症狀已明顯改善。 肝臟左葉有一顆約3x3公分片狀病灶 衛部南投醫院感染科醫師廖嘉宏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高齡化浪潮以驚人速度席捲整個社會,跌倒的根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一月止,老年人口已達總人口13%,因為失去意識、癲癇等原因導致老人跌倒發生率越來越高,常跌倒的老人,應懷疑患者是否有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惡化徵兆。 這些危險因子都有可能導致老人跌倒 一位有高血壓的70多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