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莫在睡前玩手機易患癌症和抑鬱症

莫在睡前玩手機易患癌症和抑鬱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睡前使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習慣。

有誰沒有在酣然入睡之前的最後幾分鐘裡發送過文本短信或是查看過社交網絡信息呢? 雖然聽起來像是無害的樣子,但在實際上,經常性地在睡前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任何電子設備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有害的長期影響。

據美國科技博客GigaOm最新報導稱,智能手機顯示屏所散發出來的人造藍光會損害人類的睡眠週期及其身體健康。而在此以前,人們早已知道人造藍光會對人類身體如何產生褪黑素(melatonin)造成影響,這是人腦松果體所產生的一種胺類激素,會給人帶來昏昏欲睡的感覺。

在幾個月以前,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ChemicalSociety)公佈了一段視頻,指出在夜間曝露於藍光照射之下會讓人類機體誤以為時間已是早上,這種錯覺會擾亂人體的晝夜節律,從而令人更難入睡。

但是,褪黑素的作用並非只是幫助人類入睡,同時還能延緩癌症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病情發展。GigaOm在其報導中揭示了不要在睡前使用智能手機、筆記本和平板電腦以及觀看電視的諸多理由,概列如下。

損害視力 據稱,對於經常在睡前使用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年輕人,驗光​​師發現其視網膜壓力水平較高,這可能會導致其患上某些眼科疾病,例如黃斑變性等;在極端的情況下還可能會帶來近乎失明的後果,並有可能引發視網膜毒性。 褪黑素的缺乏可能會導致人體更容易患病 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稱,缺少褪黑素與乳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高發率有所關聯。

會讓人變得喜怒無常 據稱,曝露於藍光照射之下會對人類情緒造成影響。與此同時,GigaOm報導援引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說法指出,通過白鼠實驗發現,褪黑素水平較低與抑鬱症的高發率有關。

那麼,缺少褪黑素為何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呢?這是因為,褪黑素會影響人體的晝夜節律,而這種節律一旦發生變化,那麼就會令人體發生其他的一些顯著轉變。

晝夜節律就相當於人體內部的生物鐘,會在一天時間裡控制人類應在何時覺得想要睡覺,又在何時覺得頭腦清醒。 哈佛醫學院曾在2012年進行過一次研究,讓10名志願者在夜間工作,這使其晝夜節律發生了變化。

實驗期間,這些志願者的血糖水平升高,使其處於一種近似於將要患上糖尿病的狀態中,此外其瘦素水平也有所下降。

瘦素是一種蛋白質類激素,能在人們用餐後使其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 這是否意味著,人們就不該在夜間觀看電視或使用電腦呢?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SleepFoundation)建議,人們應該避免在開著電視的情況下打瞌睡。但曾在美國電視秀Dr.Oz上露面、被譽為“睡眠醫生”的邁克爾・布魯斯(MichaelBreus)則表示,只有在人們“極為靠近”電視屏幕且“光線較強”的情況之下,才會帶來傷害性過大的後果。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解封在即,許多企業要求員工需持有篩檢證明或疫苗接種紀錄,才能重返職場,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已將快篩、PCR檢驗結果及疫苗接種等資料,整合在健康存摺「健保快易通」APP,變成「COVID-19通行證」,宛如國內版疫苗護照,現已正式上線。 李伯璋說,北農群聚感染爆發後,所...

閱讀詳情 »

新冠疫情其實也帶著禮物而來,全民一起接受公共衛生特訓,戴口罩、勤洗手、學消毒、注意體溫、善用隔板、保持社交距離……在防堵病原微生物上,大家都做了許多演練。目標敵人鎖定COVID-19,但在同時間,也阻斷了流感病毒、腸病毒、手足口病與其他透過飛沫、接觸散布的感染性疾病。這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新增31例本土病例、6人死亡,其中1名年僅30多歲死者個案並非死於疾病,而是在病房輕生。疫調顯示,案例於6月22日被匡列為接觸者,住至集中檢疫所,確診後轉至醫院隔離,但情緒不穩,社工、心理諮商師密集輔導,但仍於7月8日於病房中自縊身亡。 ▲7月10日新冠新確診狀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延燒,父母跟小朋友宅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多,無法外出孩子悶的發慌,如何與孩子一起度過在家中的日子呢?根據研究顯示,親子共讀不僅可促進親子關係及穩定情緒,更有助於促進孩子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共讀零歲就開始 情緒滿足是重點孩子的大腦在3歲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