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葉黃素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藥師破解常見5大NG觀念

葉黃素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藥師破解常見5大NG觀念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科技進步讓低頭族滿街跑,眼睛使用過度已是家常便飯,這樣的演變造就「葉黃素」在保健食品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但它真的這麼神奇嗎?對眼睛相關疾病是否都有幫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表示,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本身是一種抗氧化物,它和玉米黃素都是眼睛內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以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也可抑制與細胞發炎反應相關的傳遞鏈,減少活性氧化物質的生成,藉此調節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

葉黃素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藥師破解常見5大NG觀念

▲富含葉黃素的食物。(資料來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當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林威廷說,市面上含葉黃素保健食品分為2種:游離型與酯化型,游離型分子量大約只有酯化型的2分之1,一般也認為吸收率較佳。酯化型雖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率與安定性,但須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將其分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且最好搭配油脂一起服用,若本身消化不好或腸胃不佳,較不建議食用此類型的葉黃素。


有研究認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6mg(毫克)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不應超過30mg。葉黃素多吃無益,若不小心攝取過多,還可能有皮膚變黃的問題。另外,建議不要與β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因為產生競爭吸收,會使得葉黃素吸收率下降。林威廷分享一些對葉黃素常見的錯誤觀念:


NG 1:葉黃素對眼部任何疾患皆有幫助?


補充葉黃素在一般健康人眼睛保健方面,可增強黃斑部功能,使視力增進,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補充葉黃素,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於其他黃斑部疾病,如高度近視性、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


NG 2:葉黃素吃了馬上有效果?


葉黃素具有累積性,口服約2周後,血液中濃度明顯上升,但黃斑部中的濃度卻未顯著增加,必須至少連續補充2至4個月後,黃斑部葉黃素的濃度才會有意義的增加,才能顯著提升視網膜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達到抵禦藍光效果,並非立即性。


NG 3:葉黃素的含量愈高愈有效?


長期且持續服用才是最重要關鍵,短時間內服用高含量葉黃素,只是讓血中濃度快速上升,但若想讓黃斑部內的葉黃素濃度達到保護效果,天天服用比久久吃1顆有效。


NG 4:除了葉黃素外,其他成份愈多愈好?


不一定。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所需營養素也不一樣,只要仔細評估個人缺乏的保健成份含量是否足夠即可,以免徒勞無功。


NG 5:大家都稱讚的產品最好?


評價高、口耳相傳的保健食品,不一定最適合自己。選購產品時須將自身狀況、有無服用其他藥品及保健食品等因素一起考量,其他人的使用情形僅供參考,如此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葉黃素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該如何選擇、如何補充,一定要有正確觀念,以免失去原本的美意。若有任何相關疑問,建議諮詢專業人員,替自己的身體健康好好把關。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10度低溫冷死人是真的 天冷猝死3危險時刻應提高警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九十歲的杭爺爺,平時三餐飲食正常,還有運動習慣,完全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直到今年農曆春節過後,孫子們都覺得他明顯變瘦且眼白與皮膚發黃、且有全身發癢的狀況,他也覺得自己較往常容易腹瀉的症狀,便在女兒的建議下,來到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就醫檢查,結果腹部超音波掃描,便發現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防疫期間,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辛香料食物越來越夯,例如,蔥、韭菜、薑黃等,許多長輩接到「聽說多吃蔥,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等訊息,就開始大量食用蔥。不過,營養師提醒,不要大量食用某一種食物,可以多吃一點,但仍須注意均衡飲食。   臺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ㄐㄧㄐㄧㄐㄧ」牙科診間內鑽牙聲響個不停,看牙連大人都害怕,更遑論小孩。四歲的小凱,平常愛吃糖,從小又有夜奶習慣,導致小小年紀一口爛牙,但小凱每次看牙聽到鑽牙聲就哭鬧不休、躁動不安,全程需由爸媽硬是抓著、壓著才能勉強看完,帶孩子看牙變成爸媽跟小孩的夢魘,後續在舒眠麻醉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分別為9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本土個案為未滿5歲男童(案365),為案343、356同住家人,3月25日曾出現發燒症狀,4月2日案343檢驗陽性,經衛生單位進行接觸者採檢,於今日確診;該起家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