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蛋蛋變大又變硬 33歲男檢查發現竟是睪丸癌上身

蛋蛋變大又變硬 33歲男檢查發現竟是睪丸癌上身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33歲的江先生1個月前發現右側睪丸變硬,但不痛不癢,大小似乎也沒變,擔心有病變前來就醫。門診觸診發現2側睪丸大小差不多,但右側質地變硬。陰囊超音波確認是右側睪丸腫瘤,正常睪丸組織已被推擠到旁邊。

 

替該名患者診治的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主任醫師洪峻澤表示,該男抽血檢測3種睪丸腫瘤標記(AFP、β-HCG、LDH)在正常範圍。由於睪丸腫瘤多是惡性,依據標準治療程序,從鼠蹊部施行右側睪丸根除手術,病理化驗結果是典型精母細胞癌。因腫瘤僅3公分且侷限在睪丸內,腹部電腦斷層檢查亦無淋巴轉移,是第1期,只需密切追蹤即可,暫不需放療或化療。

 

洪峻澤指出,睪丸大小與性功能好壞無關,睪丸變大、變硬要有警覺性,肯定不是好事,小心罹患睪丸癌。睪丸癌早期症狀較不明顯,常見症狀如無痛性的腫大、變硬,有沉重感或合併陰囊積水,男性女乳化的情形。10%的人會因睪丸腫瘤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10%的人會出現遠端轉移的症狀,如背痛、咳嗽、咳血、骨頭痛、下肢浮腫等。個案因警覺性高早期發現,所以治療結果很好,由於左側睪丸仍正常,應不影響生育。

 

洪峻澤提到,睪丸癌的確實病因尚不明確,先天因素來說,隱睪症患者發生睪丸癌機率較正常者高4至6倍以上,若母親在懷孕時使用女性荷爾蒙製劑也會提高小孩罹患的機率;後天因素如睪丸外傷、感染引起的萎縮,也是誘發睪丸癌的可能原因。

 

洪峻澤指出,睪丸癌的早期診斷要靠機警的身體檢查,所有的睪丸硬度及大小異常,都應做陰囊超音波檢查鑑別前述的疾病,抽血檢驗腫瘤標記檢查,如絨毛膜性腺刺激素(β-HCG)及甲型胎兒蛋白(AFP),有助於診斷及追蹤。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則用來評估腫瘤侵犯程度及有無腹腔或淋巴轉移。

 

洪峻澤說明,睪丸癌治療的第1步是切除睪丸,再根據病理類別及期別來決定是否追加放射或化學治療。睪丸癌治療的預後相當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的機率相當高,接受手術治療後的前2年每3個月要追蹤1次,以後3年每半年追蹤1次,5年之後每年追蹤1次。

 

洪峻澤提醒,男性蛋蛋的健康要靠自己來守護,要定期自摸(自我檢查),觸摸2邊睪丸大小是否對稱一致、有無疼痛或變硬等,懷疑有問題時應立即找尋泌尿專科醫師診察,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全國指定科目考試進入倒數60天最後階段,考生們也開始進行全力衝刺!排山倒海的考試壓力讓許多家長及考生喘不過氣,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級醫師楊聰財醫師特別於考前緊張時刻提出「嚼對合格三守則」,說明如何透過咀嚼無糖口香糖幫助紓壓解悶、提升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正值26歲的青春年華,不菸不酒的沈小姐,卻被檢查出大腸癌第2期,經開刀及化療,原以為可以痊癒,沒想到療程結束後卻被判癌症末期,轉移腹膜且擴散到肝臟、淋巴,當時醫師評估她只剩3個月壽命,但她沒有放棄,調整生活作息、保持愉悅心情,至今,已兩年不再用藥,身體也完全康復。確診為大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一名愛貓人士常自費購買貓食,餵養流浪貓,不料,因此被感染罹患貓抓症,腋下淋巴腺異常腫脹,硬塊大小如雞蛋。在「世界手部衛生日」前夕,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提醒,在與寵物或是流浪貓狗接觸時,應該養成勤洗守的好習慣。台大動物醫院院長劉振軒指出,現代人少子化,生的少,甚至不生,許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行政院日前政務審查通過財政部提案,將每包菸稅從現行的11.8元,調高至16.8元。5月3日進一步通過國民健康局調漲菸捐提案,每包菸健康捐調高20元。新措施上路後,每包進口香菸價格恐怕破百。對於菸稅調漲5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國際醫學聯盟、董氏基金會聯合發出聲明,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