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壓愈正常,喘卻愈明顯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

血壓愈正常,喘卻愈明顯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血壓愈來愈正常,但卻感到愈來愈喘,就要當心否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部副主任黃啟宏指出,老化後易增加主動脈瓣膜狹窄的風險,隨狹窄程度愈發嚴重,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且心臟越難將血液打出,血壓漸漸下降,如疏忽沒治療,演變成重度狹窄,可能導致猝死!

主動脈瓣膜狹窄 如年久失修的厚重門板

黃啟宏醫師指出,主動脈瓣膜由3個瓣葉所組成,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除先天結構異常(如先天瓣膜只有2個瓣葉易在中年就出現狹窄症狀),主動脈瓣膜會隨年齡增長鈣化,進而狹窄,就像年久失修的厚重門板,開口愈來愈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許多症狀也伴隨而來。


血壓愈正常,喘卻愈明顯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

輕度狹窄常無症狀 重度可能致死

黃啟宏醫師提到,多數病人在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隨著狹窄程度愈來愈厲害,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昏、暈厥、心絞痛等不適症狀,嚴重甚至導致心臟衰竭。然當出現這些症狀出現時,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往往剩下不到兩年,可見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不僅大大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更可能威脅生命,宛如隨身帶著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猝死風險。 

年紀大患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是選擇

以往外科開心手術是解決此疾病的唯一方法,但傳統開心手術,須將心臟打開置換主動脈瓣膜,無奈的是,這類病人往往是年紀很大或合併有多重器官系統疾病,有時不只無法承受鋸開胸骨、讓心臟停止跳動的大手術,甚至連全身麻醉的風險都很高,因而喪失治療機會。

幸賴現今醫療技術發達,現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藉由心導管方式將新的主動脈瓣膜經由周邊動脈沿血管擺至定位而植入心臟,其優點係手術過程心臟不須停止跳動、不須切開胸骨、大幅縮短手術時間、傷口小至1公分、病人復原較快、住院時間縮短,且大幅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

黃啟宏醫師說,對於有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年紀大,且手術風險高的病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提供另一種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方式。 

老婦主動脈瓣膜狹窄剩不到兩年壽命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救命

一位85歲老太太,有高血壓問題長達20年,血壓曾高達160-170 mmHg,規律用藥穩定控制,但近半年來,走路不到50公尺就很喘,甚至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所以幾乎足不出戶,不過由於血壓已逐漸降至110-120 mmHg,認為血壓控制正常,只是老化體力變差的現象,所以起初並不以為意,直到近日突然昏倒,就醫後經醫師安排檢查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須進一步治療以避免猝死風險。

但因老太太已年高85歲,又合併有多重內科疾病,接受傳統開胸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風險較高,經醫療團隊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免開心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手術順利,一周後即出院,術後大幅改善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也可輕鬆步行200-300公尺,外出曬太陽等活動。 

國泰醫院多科團隊 救治患者平均超過80歲

針對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國泰醫院多科團隊合作,術前共同討論,決定置入導管最適當位置與治療策略,目前治療30多例,平均80歲左右,最老更達92歲,造福許多年長的患者。


血壓愈正常,喘卻愈明顯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

黃啟宏醫師提醒,若發現家中有高血壓病人血壓雖逐漸正常,但卻出現很喘、胸悶痛、呼吸困難、頭昏、暈厥等症狀時,請家人務必特別留意並諮詢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心臟不適找不出原因? 最新心臟監測器精準揪潛在疾病

胃腸道基質瘤治療新趨勢: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根據國健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無慢性病的民眾,健檢後竟47.5萬人(25.8%)血脂異常。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麗卿指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可能都沒有症狀,容易被民眾忽略,呼籲40歲以上民眾多利用國健署成人健檢,發現問題、及早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市面上許多業者販售電子煙都會以維他命棒、電子果汁等名義,藉此吸引兒童青少年嘗試,造成電子煙逐漸氾濫,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107年檢測1,102件電子煙油結果,尼古丁的檢出率為80.9%,顯示電子煙所隱藏的危害,因此衛生福利部跨部會動員,召集各部會共同合作,要全面防制電子煙...

閱讀詳情 »

國健署公佈的每日飲食指南中,豆製品是蛋白質的最好來源(連結),不過市面上的豆腐種類千奇百種,到底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其實一般豆腐的製程都差不多,主要差異都在加入的凝固劑和原料,今天就讓營養師為你好好說明它們有什麼差別吧! 1. 嫩豆腐: 嫩豆腐又稱為「絹豆腐」,在製作的過程中使用凝固劑,像是氯化鎂或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16歲的男孩因發燒上腹痛求診,一天後症狀未改善,不久出現腹脹以及疼痛轉移至左側肚臍周圍,緊急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掛急診,出現噁心感、嘔吐,轉變成右下腹疼痛,並伴隨高燒不退、合併寒顫發抖。經檢查發現,其右下腹壓痛、以及明顯反彈痛,小兒科照會外科醫師認為急性闌尾炎的機率極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