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甲狀腺手術恐傷聲? 儀器輔助提升安全性

甲狀腺手術恐傷聲? 儀器輔助提升安全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甲狀腺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約在頸部喉結下方),氣管的兩旁,形狀像一隻蝴蝶。甲狀腺周圍佈滿許多重要器官,像是氣管、食道、頸動脈、頸靜脈、喉部與神經組織。醫師表示,甲狀腺手術大多預後佳,切勿因甲狀腺緊鄰重要器官而延誤治療,避免對身體造成更多傷害。

常見甲狀腺手術分兩類 避開神經很重要

奇美醫院一般外科王文慶醫師指出,常見甲狀腺手術分為兩大類,一是惡性的甲狀腺癌;二是良性疾病,像是良性腫瘤(結節)過大壓迫器官或神經、功能性的甲狀腺亢進等。前者惡性腫瘤可能會侵犯神經或組織;後者良性疾病恐因腫瘤過大壓迫神經。然而,甲狀腺手術最要避免傷及神經,因此上喉神經與喉返神經的保護,則更為重要。

神經埋伏如地雷? 輔以「神經探測器」保護更周全

王文慶醫師進一步說明,上喉神經主要是調節聲音高低,若不慎傷及術後會沒有辦法發高音;若傷害喉返神經則會使聲音變小、沙啞等。尤其神經就像是埋伏在頸部的地雷,僅有2mm左右,且藏在脂肪組織、韌帶中,手術時要格外小心。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進行甲狀腺手術時可以搭配「神經探測器」輔助,如同掃雷一般,可偵測聲帶與神經的位置,使醫師可以避開神經組織,提升手術安全性,尤其新式的神經探測儀也能偵測到上喉神經的功能,對於神經保護更加周全。

擔心術後無法飆高音? 安全治療不傷「聲」

臨床上有一名喜愛唱歌的女患者,脖子雙側甲狀腺各長了10公分大的良性腫瘤,讓她看起來沒有脖子,也引起許多人異樣的眼光。由於腫瘤過大已經壓迫神經,若要將腫瘤摘除勢必要撥開神經,增加手術困難度,若不幸傷及神經恐造成聲音沙啞、無法唱高音的併發症,害她對於手術十分擔憂。好在經討論後,於術中輔以神經探測器,順利偵測上喉神經與喉返神經位置,最後不但順利將兩側的大腫瘤摘除,神經也完整保留,她仍可以自由地唱歌與飆高音,患者十分滿意。

甲狀腺治療很進步 如有異狀應及早就醫診治

王文慶醫師提到,許多患者問診時因擔心術後併發症而遲遲不敢接受治療。甲狀腺手術是很常見的手術之一,而現今手術技術十分進步,也有神經探測儀器輔助,可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因此,他呼籲民眾,平時可照鏡子自我檢測,吞嚥時喉結及頸部兩側是否有不明凸起物會上下移動,若有也勿慌張,及早至醫院檢查與治療,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延伸閱讀】

甲狀腺結節沒追蹤 五年後變癌症

天冷疲倦想睡又怕冷 你不是變老!吳宛容醫師:當心甲狀腺低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日節氣為「大暑」,「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此民眾發生熱傷害(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等)的機會大增,尤其是高危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現代人工作忙碌,沒時間規律運動,而上班族更是一天坐在電腦前長達8~9個小時,常在下班後或週末假期才會臨時想到運動,亞東醫院骨科部醫師吳凱文分享他的臨床經驗,「病患最近常抱怨周末只是去運動一下,就出現關節痛問題,仔細詢問才知道,平時工作忙碌,沒時間運動,所以到假日就瘋狂運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內醫病關係日益惡化,病人告醫師事件層出不窮。北市聯醫舉辦「正念減壓法講座課程」,邀請專家幫醫護人員上課,透過呼吸訓練紓解壓力、放鬆身心,並提升專注力、情緒管理,有助改善醫病關係。 醫護人員學正念減壓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人文創新書院執行秘書王實之表示,醫院常被視為是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根據10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共有1萬1281人罹患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醫師觀察發現,45歲以下乳癌發生人數,10年已成長2成,患者有年齡下降的趨勢,建議女性天天自我檢查,每2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 6大乳癌高危險族群 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