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甲狀腺手術恐傷聲? 儀器輔助提升安全性

甲狀腺手術恐傷聲? 儀器輔助提升安全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甲狀腺位於頸部甲狀軟骨下方(約在頸部喉結下方),氣管的兩旁,形狀像一隻蝴蝶。甲狀腺周圍佈滿許多重要器官,像是氣管、食道、頸動脈、頸靜脈、喉部與神經組織。醫師表示,甲狀腺手術大多預後佳,切勿因甲狀腺緊鄰重要器官而延誤治療,避免對身體造成更多傷害。

常見甲狀腺手術分兩類 避開神經很重要

奇美醫院一般外科王文慶醫師指出,常見甲狀腺手術分為兩大類,一是惡性的甲狀腺癌;二是良性疾病,像是良性腫瘤(結節)過大壓迫器官或神經、功能性的甲狀腺亢進等。前者惡性腫瘤可能會侵犯神經或組織;後者良性疾病恐因腫瘤過大壓迫神經。然而,甲狀腺手術最要避免傷及神經,因此上喉神經與喉返神經的保護,則更為重要。

神經埋伏如地雷? 輔以「神經探測器」保護更周全

王文慶醫師進一步說明,上喉神經主要是調節聲音高低,若不慎傷及術後會沒有辦法發高音;若傷害喉返神經則會使聲音變小、沙啞等。尤其神經就像是埋伏在頸部的地雷,僅有2mm左右,且藏在脂肪組織、韌帶中,手術時要格外小心。所幸,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進行甲狀腺手術時可以搭配「神經探測器」輔助,如同掃雷一般,可偵測聲帶與神經的位置,使醫師可以避開神經組織,提升手術安全性,尤其新式的神經探測儀也能偵測到上喉神經的功能,對於神經保護更加周全。

擔心術後無法飆高音? 安全治療不傷「聲」

臨床上有一名喜愛唱歌的女患者,脖子雙側甲狀腺各長了10公分大的良性腫瘤,讓她看起來沒有脖子,也引起許多人異樣的眼光。由於腫瘤過大已經壓迫神經,若要將腫瘤摘除勢必要撥開神經,增加手術困難度,若不幸傷及神經恐造成聲音沙啞、無法唱高音的併發症,害她對於手術十分擔憂。好在經討論後,於術中輔以神經探測器,順利偵測上喉神經與喉返神經位置,最後不但順利將兩側的大腫瘤摘除,神經也完整保留,她仍可以自由地唱歌與飆高音,患者十分滿意。

甲狀腺治療很進步 如有異狀應及早就醫診治

王文慶醫師提到,許多患者問診時因擔心術後併發症而遲遲不敢接受治療。甲狀腺手術是很常見的手術之一,而現今手術技術十分進步,也有神經探測儀器輔助,可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因此,他呼籲民眾,平時可照鏡子自我檢測,吞嚥時喉結及頸部兩側是否有不明凸起物會上下移動,若有也勿慌張,及早至醫院檢查與治療,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延伸閱讀】

甲狀腺結節沒追蹤 五年後變癌症

天冷疲倦想睡又怕冷 你不是變老!吳宛容醫師:當心甲狀腺低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農曆春節期間,稍微放縱的吃喝後,體重就是直線上升。想要保持好身材,除了要飲食控制之外,還得要每天都保持運動的習慣;然而,中年發福的熟齡大叔,若是已經很有心的控制飲食與運動,但是卻怎麼都「瘦」不了,而且還出現體力越來越差的情形,那就得要注意,有可能是因為男性更年期來報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夏季蛇類開始活躍,若不幸遭蛇吻,如何才能保命?專家表示,首先記住毒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趕緊用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再利用木板、樹枝固定,並放低於心臟,儘速送醫打血清。 遭蛇咬傷 赤尾鮐最多 台灣氣候溫暖多溼,適合蛇類繁殖,每年3月過後蛇類開始活動,7、8月是民眾遭蛇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 畫面中,清晰可見患者右側心臟動脈明顯狹窄,已經堵塞將近七成五的血管循環,連側枝循環也岌岌可危,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光光,在某日運動後爆發川崎冠心病。 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林銘泰說明,川崎病是原因不明的血管炎,常發生在年紀較小的兒童。除持續發燒4、5天以上之外,視其攻擊部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男子去年清明節上山掃墓,回家突然發高燒、肢體麻木,就醫發現,其鼠蹊部有焦痂,確診感染恙蟲病。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全年都有恙蟲病病例發生,4至5月病例數快速增加,6至7月到達高峰,提醒民眾上山掃墓最好穿著長袖衣褲,並塗抹防蚊藥。 清明上山掃墓要小心 清明連續假期即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