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血崩、便祕、頻尿,別成為子宮肌瘤幫兇!

近50歲的上班族女性,有長期便秘問題,卻沒有積極處理,拖到後來每周都得依賴強力瀉藥才得以解便。某天下腹疼痛不已去醫院掛急診,才發現在骨盆腔底部,子宮後面,有一顆10公分的子宮肌瘤。由於壓迫到大腸,造成排便不順,最後只好切除子宮來緩解病灶。

便秘是女性常見的問題。很多人以為這只是小毛病,拖著不處理也沒關係,卻沒想到便秘不只是腸胃道有問題而已,還有可能是「子宮」惹的禍!子宮肌瘤號稱是「婦科第一瘤」,它不只會讓人便秘,甚至會造成不孕,嚴重的話還可能轉變成惡性腫瘤?!

 

血崩 便祕 頻尿,別成為子宮肌瘤幫兇!

台灣婦產科生殖醫學會理事、婦產科醫師張甫行指出,女性因為長了子宮肌瘤,月經量暴增數倍,失血過多造成貧血,「患者以為貧血就自己補充鐵劑,卻沒有效果,反而因此延誤就醫。」

子宮肌瘤,俗稱「纖維瘤」,是子宮的平滑肌增生造成的良性腫瘤。子宮肌瘤大小從2、3公分,到7、8公分,甚至10幾公分都有。張甫行說,有些女性的肌瘤長在子宮下半段,甚至掉出陰道,他還曾開過17~18公分的肌瘤,已經頂到胃,這些屬於比較嚴重的案例。

血崩 便祕 頻尿,別成為子宮肌瘤幫兇!

中醫師鄒瑋倫分析,若子宮血行瘀阻,或是因為痰濕阻滯,長期下來造成「痰瘀互結」,就容易在子宮形成腫塊。臨床發現,5成~7成的女性病人有此症狀,因為女性容易受壓力、作息、情緒、荷爾蒙影響。

女性若發生經血量異常,就要留意是否為子宮肌瘤所造成。正常女性經血量每個月約35 CC左右,如果經血量超過80 CC,則表示血量過大。以日用型衛生棉來說,若2個小時就滿溢,需要更換,就代表經血量過大,另外,經血中若有類似豬血糕的塊狀大血塊,也屬於經血異常,都可能是子宮肌瘤所導致。

出現哪些症狀代表可能長了子宮肌瘤?吃什麼可以保養子宮、預防子宮肌瘤?保養子宮,中醫師建議怎麼吃最好?

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9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相關推薦

記者李振麟 / 台北報導 新加坡將取消台灣旅客14天居家隔離規定/Today online 根據外電報導,因為台灣目前疫情情況有所好轉,有鑑於來自台灣之短期旅遊訪客,可以立即申請有效之航空旅行通行證,新加坡政府將考慮對來自於台灣的旅客取消14天居家隔離規定。 從新加坡當地時間8月7日23:59起,過...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自8月5日10時開放莫德納(Moderna)疫苗預約接種,已於今日12時截止,總計約43.9萬人完成預約,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約85%,此比例與過去三期AZ疫苗預約接種狀況相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

閱讀詳情 »

前NBA美國職籃台裔球星、現效力CBA北京首鋼的林書豪今日宣布,他在從舊金山飛抵上海進行隔離的第二天被告知確診了COVID-19,他感到非常震驚並有些慌亂,且在美國打過了疫苗。林書豪表示,他已經進入上海的一家醫院治療,醫護人員告知他屬於輕症,很快就會好轉。以下為林書豪臉書全文:今天,我必須非常坦白地...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全球死亡人數已達440萬人 / Newswise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患截至今日為止,目前累進已經突破兩億人、死亡人數也達440萬人,尤其是Delta新變種病毒擴散下,在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更是造成嚴重威脅,全球確診人數才經歷短短的一年多左右時間就突破一億大關,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