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管疾病不容忽視 主動脈、周邊血管新科技 治療再升級

血管疾病不容忽視 主動脈 周邊血管新科技 治療再升級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血管疾病為全身系統性疾病,在主動脈這樣的大血管可能發生如「不定時炸彈」的主動脈瘤,一旦破裂致死率極高;而在周邊血管這樣的小血管,則會狹窄、阻塞,不及早治療恐致組織壞死、截肢!所幸,台灣微創介入手術進步,治療成功率高,在此基礎下,臺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更引進「血管內固定錨釘術」和「斑塊旋切術」等新技術,使治療再升級。

主動脈瘤如同不定時炸彈 高風險民眾須留意

臺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表示,主動脈瘤和周邊血管阻塞都是動脈疾病,皆因動脈老化使血管病變或阻塞,共同的風險因子包括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抽菸、年老(50歲以上)等。

「主動脈瘤並不是『腫瘤』,而是指主動脈壁的彈性變差,異常膨大如氣球的一種疾病,一旦破裂致死率極高。」陳醫師強調,主動脈瘤破裂之前會伴有胸、背、肩、腹無法忍受的劇痛!當主動脈瘤直徑超過5公分,1年內破裂風險逾20%;可怕的是,主動脈瘤在逐漸惡化、變大的過程中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因此呼籲民眾應每年健檢或是積極到醫院進行篩檢。

血管內固定錨釘術 讓微創支架更穩固

現今主動脈瘤治療90%皆以微創支架介入術為主,做法是從鼠蹊部進入血管病灶處放置支架,避免動脈瘤持續受到血流衝擊而破裂。這類手術傷口小、復原快;然而,少數案例因主動脈瘤的走勢較特殊,仍可能需要採傳統開放手術以人工血管來修補,傷口大、復原較慢。

微創支架介入術的原理是使用比血管徑較大的支架,透過張力讓支架能貼合於血管壁,但仍有支架滑脫、內漏的風險。陳沂名醫師提到,「目前有血管內固定錨釘術,利用小螺絲釘將支架與血管壁鎖在一起,加強穩固性,有助降低30%的支架脫落、內漏等風險。」此外,發生內漏時,也可將血管內固定錨釘鎖於內漏處,使支架與血管壁密合,排除內漏;例如臺北榮總先前治療了一名88歲老伯伯,考量因年紀大不適合傳統開放手術,後以「血管內固定錨釘術」輔助微創支架介入術,順利完成手術。

打坐竟導致血管阻塞 斑塊旋切術來清除

另外,周邊動脈的血管管徑較小,一旦血管阻塞將造成組織缺血。陳沂名醫師說,其好發於腳部,俗稱腳中風,患者會跛行、傷口不易癒合。民眾若不了解可能誤以為是一般的腳傷疼痛、扭傷,延誤就醫,最後延誤治療只好截肢!

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目前有95%以微創手術治療,包含金屬支架和氣球擴張術,恢復血管的管徑避免阻塞。陳醫師提到,「有些血管不適合置放支架,例如關節處,可利用斑塊旋切術,刮除血管內的鈣化沉積物,打通血路。」

曾有一名患者因戒不掉抽菸習慣,使得血管加速老化,加上平日喜歡盤腿打坐讓血液更加不易流通,發現腳趾頭竟然黑掉,才知道是血管堵塞造成的!而膝關節和髖關節這類關節處因會時常彎曲及動作,不適合放置支架,故以「斑塊旋切術」完成治療;而「斑塊旋切術」已發展成可控制刮除方向,未來應會成趨勢,避免置放太多支架在患者體內。

支架非萬能 醫籲控三高

目前,台灣每年檢查的下肢阻塞病例達8萬例,主動脈瘤約2千名,陳沂名醫師提醒,做好支架不代表無後顧之憂,仍要控制三高、戒菸,並多運動,以免動脈疾病再找上門。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醫師說針對我的癌症,現在沒有藥物可用,免疫療法是不是有救?」近年來免疫療法在晚期癌症的治療表現,讓很多苦無藥物治療的晚期癌症患者都想求助免疫療法挽救生命,免疫療法真的是救命萬靈丹嗎?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表示,免疫療法雖然並非萬靈丹,但卻可能救許多過去無藥可用的...

閱讀詳情 »

作者:4meee!(For me) 時常站著工作,或是穿著高跟鞋走一整天⋯⋯等,容易給腳帶來絕大的負擔⋯⋯腳上的疲勞如果長期囤積,容易導致乳酸堆積,腿看起來就會顯得粗很多。(驚)為了預防這種情況,這邊就要來向各位介紹,幾種消除腳部疲勞的方法♡   擁有一雙不會疲憊的鐵腿♡簡單的方法① 「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對於住院患者來說,親人、朋友探病、支持,可能是最好藥方。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住院患者若有親密情感支持網絡,無論感情支持來自親人,還是朋友,復原速度都會比較快。 患者缺乏親友支持 復原時間減慢 美國德州大學加爾維斯敦醫學分部研究團隊針對關節置換術、骨折與中風患者進行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自殺為全球性問題,每年約有80萬人自殺身亡,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每2~4秒就有一個人企圖自殺。國際自殺防治協會(IASP)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推動之「世界自殺防治日」,今年主題為「聯繫、溝通與關懷」。呼籲社會大眾多聯繫身旁親友,保持開放性的溝通,共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