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術後服藥變男聲?停藥害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術後服藥變男聲?停藥害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嚇!妙齡女術後服藥變男聲?自行停藥引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

對不少育齡女性而言,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聞之色變的可怕疾病,不僅造成難忍的疼痛,還可能導致不孕或惡化為癌症,影響生活甚鉅。有位28歲的上班族陳小姐(化名),三年前因劇烈經痛就醫,檢查發現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雙側卵巢各長出約10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雖藉腹腔鏡手術切除病灶,但術後使用傳統雄性素藥物約三個月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嗓音竟變得像男人一樣低沉,嚇得她立刻停藥。

過了一年半後,子宮內膜異位症再度復發,常常經痛到無法上班,才趕緊就醫治療。醫師考量陳小姐還有生育需求,建議採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由於較無過去藥物的副作用,可以長期使用,讓她擺脫疼痛困擾,工作也相當順利並達成升遷的夢想。

子宮內膜異位症高復發率 輕忽長期治療恐惡化為癌症

 收治陳小姐的成大醫院一般婦產科主任鄭雅敏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常發生於卵巢、輸卵管及骨盆腔腹膜,引起經痛、性交痛或骨盆腔疼痛等症狀,也有少數會跑到肺部,產生氣胸、咳血。根據報告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大約有0.72%的機率轉變成卵巢癌,對女性造成莫大的健康威脅,提醒女性朋友千萬別輕忽!

鄭雅敏醫師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可分為藥物及手術治療,醫師會依照患者的狀況、症狀進行評估,並參照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分級,制定適合的治療策略。無論採哪一種方式,患者都應該有接受長期治療的觀念,避免復發影響生活品質。以手術治療為例,雖然在清除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後,可緩解疼痛與阻止惡化,但若輕忽術後搭配長期藥物治療或是自行亂停藥,在兩年內有20%或五年內有50%的復發危機,其高復發率不容小覷。

長期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 降低復發有利未來生育

成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吳孟興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一旦復發,疼痛的煎熬將再次纏身,對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來說,還可能承受反覆手術傷害卵巢、未來不孕之苦。要想避免難以挽回的遺憾,選擇適合長期治療的藥物就相當重要,像是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較無過去雄性素或停經針劑藥物的副作用,患者也較願意持續用藥,若暫時沒有懷孕需要,可以長期使用不必停藥,有效降低復發率;若近期有生育計劃者,也可先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抑制病症,以利未來順利懷孕。

吳孟興醫師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是育齡女性的大敵,有家族史、體重過輕及情緒容易緊張者,若出現經痛、性交痛或腹瀉等症狀,都應主動就醫檢查,與醫師共同依循「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討論出最適宜且符合自身需求的長期治療方式。接受治療後,必須維持每三個月一次回診追蹤,防止疾病復發或惡化,讓人生不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影響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4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到宅牙醫服務 讓口腔照護無死角從乳牙到恆齒,人一生約有52顆牙齒(含智齒),在不同時期都會面臨不同的牙齒問題,如兒童齲齒、成年人牙周與老年人的缺牙與假牙問題,為了讓全齡口腔問題能夠得到更好照護,恩主公醫院攜手地方牙醫診所成立護牙聯盟,落實分級醫療服務,完善口腔照護網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9歲男性,幾年前因突發性B型主動脈剝離,造成胸背痛因而多次住院,經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為慢性剝離性主動脈弓及降主動脈部位動脈瘤,醫師研判恐,有可能因動脈瘤破裂大量出血休克風險,所幸經由動脈瘤切除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出現主動脈剝離 嚴重恐危及生命這位患者因當時病況...

閱讀詳情 »

天熱,不想進食,是每個人小朋友都有的經驗。中醫師指出,夏末初秋,氣候濕熱,脾胃易受困厄,較容易使小兒厭食病症狀加重。建議胃口差的孩童,可以多攝取些酸性食物,如山楂、烏梅,或是用這些食材自製「沁脾開胃飲」,以促進食慾。 中醫師廖子嫻(如圖)強調,酸性食物能促進食欲,輔助治療小兒厭食病。(圖片提供/台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便是希望孩子健康!但當發現孩子走路常走不穩,甚至動不動就撞到桌子、椅子、牆壁,爸爸媽媽可得提高警覺,應盡速帶孩子就醫,確認是不是葡萄膜炎在作怪。葡萄膜炎與眼部細菌感染症狀大不同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主任吳為吉表示,葡萄膜炎係指人體的免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