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被疫情悶壞心情差 醫師門診發現患者酗酒惡習又復發!

被疫情悶壞心情差 醫師門診發現患者酗酒惡習又復發!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疫情重創許多家庭經濟,也讓不少成功戒酒的民眾又開始「追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提醒,酒癮再犯時,務必積極就醫,而家人應該給予支持,切勿潑冷水。


40多歲陳先生曾是酒癮患者,每天喝酒、發酒瘋,要是沒喝,整個人就不對勁,手腳發抖、脾氣暴躁,在妻子鼓勵下,2年多前順利戒酒,不料,最近2個月,受疫情影響失業在家,沒有收入也很少出門,又偷偷喝起酒來。


張祜銘指出,國外發現,疫情嚴峻之際,雖然戶外活動受限,酒吧關門,但許多國家發現大多數習慣者飲酒量比原本還要多,美國、英國、德國等國酒品銷售量不減反增。


張祜銘說,最近門診發現,失眠、憂鬱、酒癮等患者明顯增加,原因在於宅在家裡,經濟受到影響,身心壓力沉重,且因不能至戶外運動,生活作息大亂,以致症狀惡化。


以陳先生為例,2年多前成功戒酒,工作生活均步上軌道,但從5月起,公司開始放無薪假,幾乎沒了收入,意志消沉 ,又無法至附近國小操場跑步,又開始喝酒。


張祜銘表示,大量喝酒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能力,且抑制打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此外,酗酒還可能引發肝臟、腸胃及心血管等器官病變。在疫情下,如何減少恐慌,維持正常生活?張祜銘提出7大秘訣:


1.規律作息:固定的躺床及起床時間,避免睡眠紊亂而依賴酒精。


2.適量飲食:固定的吃飯時間,選擇健康飲食,避免空腹飲酒造成更大傷害。


3.維持體能:定期在室內做瑜珈、快走、深蹲。


4.維持人際:主動關心久未見面的親友,也可以定期安排視訊聚會,避免因隔離的孤獨感而飲酒。


5.接納自己:接納疫情期間的壞情緒,不要藉酒澆愁反而愁更愁。


6.建立目標:多出來的時間空檔,很適合為自己訂下一個具體的目標並做出改變。


7.尋求協助:如果自己的情緒、睡眠或飲酒問題無法獨自處理,也可以電話聯繫專業人員尋求建議或主動就醫。


張祜銘表示,酒癮就是一種慢性疾病,容易復發,必須定期回診,接受藥物及心理諮商。疫情期間,如果自覺情緒不穩,失眠、憂鬱、想喝酒,請盡快回診,接受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爆發緊張到快無法呼吸 改善預期性焦慮別不敢就醫
▸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新制加碼多少? 簡單1張圖報你知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黑木耳有什麼作用?現在一到過年時心肌梗死一個挨一個,年齡越來越小,已經到30歲了。為什麼過年時多?兩個原因,一個是高凝體質血稠,就是脂肪高。大家記住,血稠的人叫高凝體質。高凝體質的人加上高凝食物,所以過年時心肌梗死的人特別多,年齡不限。 心肌梗死雖然無法治,但完全可以預防。有的大夫告訴你吃阿司匹林...

閱讀詳情 »

武俠小說中有很多「咬舌自盡」的場景。「咬舌」真的能夠做到「自盡」嗎?網上流傳的「咬舌自盡」的致死原因可歸為三大類,即「疼死說」、「失血說」和「窒息說」。事實上,這些說法都不太可能發生。(圖片來源:互聯網) 網上流傳的「咬舌自盡」的致死原因可歸為三大類,即「疼死說」、「失血說」和「窒息說」。事實上,...

閱讀詳情 »

角化棘皮瘤又名自癒性原發性鱗狀細胞癌、皮脂性軟疣、鱗狀細胞假上皮瘤,是在臨床表現與病理上類似於鱗癌的上皮腫瘤,為一種可以自癒的皮膚假性腫瘤,是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一般認為損害起源於毛囊,它可能是毛囊角化上皮呈假上皮瘤樣增生的表現,病因不清,也許和遺傳、輻射、化學致癌劑、皮膚創傷及病毒感染等多因...

閱讀詳情 »

氣溫下降,深夜回家用熱水泡腳是件很愜意的事情。然而,漢口一市民在泡腳時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經搶救無效後離世。專家提醒,有腦血管基礎性疾病的市民,近期應注意防寒保暖,少用過熱的水洗澡、泡腳。 46歲的劉霞(化名)家住百步亭,前天零時,她才下班回家,打了盆熱水,邊看電視邊泡腳。家人突聽到響動,才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