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解決台灣悶經濟運動即可

解決台灣悶經濟運動即可(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我國慢性疾病與癌症患者居高不下的今日,社會不斷付出龐大資源,來應付這些疾病所帶來的衝擊,但事實上,近日台灣開始沈思,該如何防止各種疾病上身,並且在年老退休後,還能有足夠的健康本,來開啟退休後的亮麗人生,而在人們急於尋找各種方法時,無論保健產品、各種養生方法,所有加起來的效果,恐怕都不及於,運動!

 萬萬沒想到 運動竟能匯聚成推進經濟的動力

萬萬沒想到,原來促成全民運動的觀念,能直接對國家經濟以及全民生產力,有巨大的提升,並且避免國家資源總是陷入空轉耗費的情況,其中原因,為倘若民眾天天養成運動習慣,將大幅降低各種慢性疾病與癌症的罹患率。

根據國院院的最新運動指南指出,只要民眾每日撥空僅僅十五分鐘,就能得到良好的運動效果,以下為國民健康署所列出的四大原因,來解釋全民若養成天天運動的習慣,將如何對台灣經濟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1) 節省健保資源,臺灣人喜歡看病吃藥,但是多看病並沒有比較健康、吃比較少藥。而多運動,可減少看病、吃藥、住院、洗腎等,省下大量健保資源。

2) 延緩人口老化、延年益壽、賺健康,因為運動可提昇健康,能減少糖尿病、心臟病、癌症風險,還能治療憂鬱症、避免老年癡呆,間接減少長期照護需求,然而健康是無價的,運動可賺到的健康豈只值數千億?

3) 運動可改造大腦,提高工作效率、生產力,運動激發創意,產生又新又有用的點子,而提高工作效率的結果,增加國民生產毛額,全民運動是提昇生產力的關鍵之一。

4) 運動可減少菸害,運動可提昇戒菸成功率,減少吸菸人數,吸菸者也減少菸量,共同減少買菸花費,還可提昇吸菸者健康,減少健保支出。

據研究指出,不運動可能會增加約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風險,而我國糖尿病患約落在一百六十萬人,每年新增罹癌人數落在十萬人左右,倘若民眾能每日花十五分鐘,進行健走活動,對於國家資源,所耗費在癌症與慢性病的給付,將大幅減少。國民健康署則呼籲,全民應養成運動習慣,每天十五至三十分鐘的時間,就能幫助自己更加健康。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55歲家庭主婦,忍受長達20年的頭痛折磨,不僅吃不好、睡不好,脾氣更因此變得暴躁,直到耳鼻喉科檢查後,才發現是鼻中隔彎曲與中鼻甲肥厚造成的左側中鼻甲症候群。 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黃俊豪醫師表示,這位婦女在門診時表示,20多年來都無法好好入睡,精神狀況變得很差,...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近期在世界各地發生了許多難過且遺憾的事件,尤其是台灣連兩起的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事件,對所有民眾而言,不管是不是當事者,對於心理而言都會是個極大的壓力、傷害,對此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未來一個月將是急性壓力症候群爆發的關鍵。 急性壓力症候群 謹記3點好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血濁或血油太高,就是所謂的「高血脂」。51歲的高先生3年前參加基隆市闔家歡健康篩檢即發現有三高,他本身還有吸菸史體重也超標,轉介到醫院卻因未配合醫囑積極戒菸及服藥治療,導致日前引發腦中風。    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是健康的4...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暑假期間,學生宅在家常選擇泡麵當作正餐,再隨手來包洋芋片等零食,很容易就超過1天建議攝取的鈉含量2400毫克標準。衛生局提醒,攝取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之一,也可能增加心臟病、中風的風險。 依據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但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