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誰可以賣中藥? 健康無虞才是思考核心

誰可以賣中藥? 健康無虞才是思考核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中醫被視為中華地區歷史悠久的醫學至寶,許多民眾除了至中醫院就診外,更會至坊間中藥行「抓藥方」;儘管中藥行經營者多具有經驗,但多半缺乏藥理背景。對此,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古博仁呼籲,政府應積極制定完整措施辦法,不僅保障民眾健康無虞,同時也給予中藥行可因應調整的作法。

用藥安全不可忽視 中藥房文化亦須維持

過去台灣曾藉由自習、考試而取得中藥鑑別能力人員,而後因故取消。不再讓許多中藥行的經營者使用特殊管道取得認證。讓許多中藥行的經營者無法藉由認證來建立信賴;也促使大眾開始討論坊間中藥行是否欠缺正式藥理知識,無法評估個人健康狀況來正確用藥。同時,中藥材相關經營者也推翻質疑,表示因為「藥事法」第 103 條,訂定了若想經營中藥房或調劑中醫師處方藥品等業務,需要修習課程、通過考試,不過至今仍無設立任何考試,使得中藥房二代無法接班,具有正式資格的老師傅過世後,中藥房也得跟著關門,讓中藥房文化漸失。

「中藥非食材」為關鍵 身體用藥反應需重視

對此兩造說法民眾多能理解,但也無從因應。古博仁說明,問題的癥結點應該回歸至「人民福祉」。由於用藥安全疑慮確實存在、維持中藥商的永續經營的立場也須顧及,因此,制定出能夠保障民眾健康安全的配套方式才是首要重點。

他認為,「中藥非食材」為關鍵核心,食用後定會產生的身體反應,必須納入衡量要點內,若是民眾透由坊間中藥商誤食,與體質不合或與正在使用的西藥相衝突,而有不良反應時應當由誰負責,成為思考重點。

溫補藥材、濃縮製劑開放販售 熟悉無虞創效益

他呼籲,政府應考量最大公益、並重視大眾生命安全,同時也要明白民眾的需求;因此對於「藥方」需要管制民眾取得管道,但部分常用、安全的溫補藥材則可以開放一般販售,如:綜合滷包、四物、八珍、十全等,甚至是胡椒、蓮子、八角、銀耳,這些民眾平時食用,也都熟悉無虞,較不涉及用藥危險範疇,可讓坊間中藥商販售;另外,也可規劃品質佳的「濃縮製劑」,不僅方便民眾取得,更讓來台的國際旅客能便利接觸,創造中藥販售的另一效益。

了解藥材用量、食用時機 守護自身健康

對於中藥文化式微情形,古博仁也說明,許多大環境的變遷,如:就診習慣、醫療需求改變等,都必須一併思索、進行調整,切勿將所有狀況混為一談,影響社會發展。同時,他也提醒民眾,對於中藥的使用務必留心,要注意藥材的用量、食用時機,並且進行詳細了解,也可以隨時向社區藥局內的藥師諮詢,遵循正確用藥守則,方能讓中藥材有最佳療效,也守護自身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0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從「台灣人骨質年齡調查」發現,高達71%的成人很少警覺、甚至不關心骨骼的健康資訊,且有51.4%的受訪者不知道骨質疏鬆症會導致生命危險;而在25~39歲的女性受訪者中,近70%的比例每天運動量不到半小時,也不喝或少喝乳品,卻每天喝一杯以上的咖啡、茶或酒等。飲食習慣不佳,使成人成為骨質老化的潛在高危...

閱讀詳情 »

為何會出現「虛冷」體質? 「水能促進新陳代謝,所以每天一定要多喝。」「因為水分零熱量,節食過程中請務必充分攝取。」「想清血,一天最少要喝兩公升的水。」其實這些所謂的「醫學建議」,現今仍存在許多值得懷疑之處。 早從兩千年前開始,中醫就將人體中囤積過多水分所引發的疾病稱為「水毒」,表示水有可能變成一種有...

閱讀詳情 »

白麵包和全麥麵包,就像白米和糙米,好或不好但憑個人喜好。若是從營養和健康層面來看,添加了全麥麵粉或是其他榖粉的麵包是要比白麵包略勝一籌。 就和稻米一樣,麥子也是愈往麥心顏色愈白,做出來的麵包愈細緻,口感愈好,可是營養也愈少。現在的磨麥製麵技術非常發達,小小一粒麥子可以分解成八十幾個切面,調配成幾十種...

閱讀詳情 »

相信許多人在疼痛發生時,會對於該冰敷還是熱敷十分地迷惘。原則上,對於腰痛、膝痛等骨外科領域的急性疼痛使用冰敷,對於慢性疼痛則使用熱敷,其判斷關鍵在於患部是否有發炎反應。 ◆ 扭傷、閃到腰、跌打損傷、挫傷、肌肉拉傷、脫臼及抽筋 舉例來說,腰部忽然扭傷、閃到腰,必須馬上休息並冰敷患部,不可進行熱敷。因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