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誰說「膝關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如何正確使用膝蓋,到老都不會退化的方法...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呂紹睿醫師:正確的使用膝蓋,到老都不會退化!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四、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關節疾病,症狀是膝蓋會感到深層的抽痛或割裂痛;在膝蓋彎曲、久坐後起身時、或突然變換姿勢時,偶而會聽到清脆的彈撥音或摩擦聲音;甚至會感到膝關節突然無法使力,或是在某些姿勢似乎會鎖住;嚴重時會逐漸變形,慢慢喪失功能。這種膝關節疾病,比較正確的中文翻譯應是「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退化性關節炎是直接由Degenerative Arthritis翻譯過來的),但由於大家已習慣「退化」性關節炎的中文翻譯,一般人望文生義,以為膝關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

如前所述,因為國內一直將骨性關節炎稱為「退化性」關節炎,因此很自然的,就會將病因誤導為「退化」、「老化」。過去,只有大約一○%的「骨性膝關節炎」是確實知道原因的,如:膝關節內部構造(骨、軟骨、十字韌帶、半月軟骨)因外傷而受損、下肢骨折後癒合不正......。另外,高達九○%卻是原因未明、而被認為是「原發性」,只因流行病學的統計發現它與年齡有關,就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

理論上,歷經百萬年的演化,人體膝關節構造之精緻完美,軟骨並不容易受傷或「退化」,除非結構受到破壞(像是因為過度激烈運動造成半月軟骨、十字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等),膝蓋的穩定度受到影響,軟骨才會受到波及而逐漸損壞,為什麼他們的膝關節還是會「退化」?

其實,自然老化的說法,反證很多:並非每個老人都有「退化」問題、同一個人的不同關節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譬如,肩關節與踝關節就鮮少有「退化」情形、同一膝關節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圖)......。仔細思考,這些事實確實會讓人懷疑自然老化的說法。事實上,只要我們把膝關節當成牙齒一樣保健,正確的使用膝蓋,到老都不會退化。

誰說「膝關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如何正確使用膝蓋,到老都不會退化的方法...

▲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時發現,右邊軟骨已「退化」,左邊軟骨卻完全正常。

 

所以,膝關節「退化」與年齡應無直接關係,任何破壞軟骨的原因,日積月累,當然會呈現隨著年齡逐漸嚴重的現象,並非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組織就會自然老化。任何疾病的形成都經過四個階段:醞釀期、臨床前期、臨床期、殘障期。對於因膝痛看診的病患,臨床醫師一般慣用X光片做診斷,然而X光片只是一種間接的診斷方式,無法直接看到早期的軟骨變化。「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軟骨破壞通常要到中年以後才會顯現在X光片上。

因此,同樣的因為不明原因膝痛看診的民眾,年輕朋友較傾向會被告知與運動傷害相關的診斷(如:肌腱炎、半月軟骨受損、十字韌帶受損、髕骨外偏......)。四十歲以上的中年朋友卻會因為X光片上多少已有軟骨磨損的現象,幾乎都會被告知膝關節已經開始「退化」了。到了老年,多半已進入「殘障期」,早已錯過仍有機會治癒的階段了。膝關節「退化」與年齡的關係並不是直接的,軟骨的破壞是從年輕就開始的,日積月累,發病(臨床期)的年齡,與膝關節不當使用的強度以及頻率有關,因此,年輕人還是會因為膝關節使用不當,而得到「退化」性關節炎。同樣的膝痛問題,在不同階段尋求醫療,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診斷,也可能因此而錯失了治癒機會。

 

誰說「膝關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如何正確使用膝蓋,到老都不會退化的方法...

本文節錄:【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呂紹睿

1958年生於新竹竹東──當時任教臺大醫學院的父親,應鄉親父老之盼,返鄉成為小鎮醫生──因而在醫院出生、長大,也從小見習父親的醫者風範,並走上「醫療拓荒者」之路。

現職

  • 慈濟醫療志業膝關節健康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
  • 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
  •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
  • 大林慈濟醫院教學部主任
  • 教育部部定教授

 

學歷

  • 陽明大學醫學士
  • 日本福岡大學醫學博士
  • 美國芝加哥 Rush-Presbyterian-St.Luke 醫學中心研究員
  • 德國杜冰根大學外傷中心研究員
  • 瑞士日內瓦大學醫學中心骨科研究員

 

經歷

  • 大林慈濟醫院 教學副院長
  • 大林慈濟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主任
  • 嘉義基督教醫院 骨科、外科部主任
  • 嘉義基督教醫院 關節鏡及關節重建中心主任
  • 澳洲雪梨大學 骨科訪問醫師
  • 瑞士伯恩大學 骨科訪問醫師

 

部落格:踏腳石─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棲息地

相關推薦

經常腹痛便秘拉肚子 腸躁症和發炎性腸道疾病怎麼分 季節變化之交,不少人會出現拉肚子症狀,多數民眾第一時間會認為是腸胃炎、腸胃型感冒或緊張造成的腸躁症。然而當腹瀉頻繁加劇,也可能是更危險的「發炎性腸道疾病」,但是腸躁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類似,一般人如何自我警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腸胃科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返台2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817、818),分別為70多歲及20多歲本國籍女性,皆居住於美國,且在美國當地皆曾出現有不適症狀,雖持檢驗陰性報告,但都在機場採檢就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再吃緊,日本最新傳出極有可能再次鎖國,連已經開放的台灣商務旅客簽證也要一併禁止。外界也關切台灣防疫會不會再升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5)日強調「措施一直都在提高」,如何限制並避免國外的病毒進入台灣社區之內,「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 回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肆虐也有防疫正面效應,讓今年國內流感疫情一直在谷底,沒有進入流行期,不過高危險族群也不能掉以輕心,疾管署今(5)日公布國內出現今年第一例流感重症個案,正是北部一名沒接種流感疫苗的77歲女性長者,感染A型流感H3N2病毒後引發重症。這也是國內史上最晚出現流感重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