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誰說孩子無憂慮!小二童「退化」尿床、不吃不睡… 竟是憂鬱症上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誰說兒童沒有煩惱!一名小二學童近來就出現「退化」行為,睡不著、常黏著媽媽哭,學校上課也無法專心,甚至反常地尿床或特別早起,家長帶往醫院兒童心智科求助,這才驚覺小小孩子竟然罹患了憂鬱症。

亞東醫院精神科暨青少年心智健康中心主任林育如表示,瞭解後才知道,原來小朋友的奶奶在他升上國小二年級時的暑假過世了,原先開朗活潑的他,早在開學前幾天就開始睡不著,開學後,更是每天早上都說身體不舒服,哭著不想上學;學校上課也無法專心、下課也都只待在教室裡發呆。

行為異常的孩子,不再嘰哩呱啦地分享學校事物,遇到一點挫折就會不耐煩地生氣或大哭,最後甚至飯也吃得不多,只要一催促他做事就又開始哭,吵著要媽媽幫忙。

林育如說,經評估診斷後確認小朋友罹患了憂鬱症,且因狀況持續超過3周,對於學業、家庭生活及睡眠品質的影響甚劇,與父母討論後,決定先讓小朋友接受藥物治療,同時請父母讓小智多休息、放鬆心情,包容他的退化,並給予鼓勵及陪伴。

所幸,林育如指出,在合併輔導老師的遊戲治療與3周的藥物治療後,睡眠品質、食慾便逐漸改善,也恢復以往的活力及笑容,穩定治療半年後就停藥了。

林育如指出,臨床上憂鬱症在兒童間並不常見,盛行率約2%,是腦功能失調的生理疾病,目前認為失去重要親屬、被虐待(疏忽)、重大生理疾病、家族病史等,皆為發病的危險因子,若不治療持續惡化,可能會造成學業困難與人際關係破裂,甚至被誤解為懶惰、對立,對兒童的自我發展有重大影響,甚至可能使孩子產生自殺意念與行為,需早期積極介入治療。

如果症狀尚不嚴重,醫師建議,可使用心理治療與環境支持;若症狀嚴重時,則建議合併藥物治療,通常可獲得有效改善。呼籲家長要隨時注意孩子們的情緒與行為,尤其在經歷重大變故後,若有發現持續性的異常或退化性行為,建議要趕緊到兒童心智科就醫。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醫界翻轉概念!安寧療護非「送終」 即早啟動晚期癌病人能活更久

疫情宅在家半年「全身無力不能跳」 她才40歲竟已經肌少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不胖的「紙片人」未必是好事!門診就有一名身高172公分、體重僅有45公斤的16歲少年,日前突然出現上腹部絞痛、呼吸困難、噁心以及拉肚子等症狀,凌晨開始嘔吐超過5次,緊急送急診就醫,發現十二指腸腸阻塞,確診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背後主因就是...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追求曼妙體態,不少女性熱愛重訓、深蹲,但怎麼越練越頻尿、下腹疼痛甚至性交時麻木、疼痛?一名31歲的女性就遇上這樣的困擾,工作之餘熱愛重訓及慢跑的她,近一年來常常感到頻尿、伴隨下腹疼痛,止痛藥一開始有效,但發作卻越來越頻繁,甚至性趣...

閱讀詳情 »

蠶豆症是一種先天性的遺傳疾病,至今尚無法根治,因此患者需學習終身與疾病共存。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蠶豆症患者只要學會遠離特定發病物質,包括避免使用萘丸、紫藥水,不吃蠶豆與其製品、不任意使用藥物等,如此就能正常生活,也不會影響健康。  蠶豆症患者在台灣並不少見,根據統計數據指出,台灣新生兒中每百人約...

閱讀詳情 »

▲(照/萬芳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吃東西「容易嗆到」不是小事,而是要命大警訊!一名70歲阿嬤近半年來就常在吃東西嗆到,家人警覺,就醫接受內視鏡檢查發現喉咽肌力不足,造成吞嚥障礙,原本已排定由語言治療師進行治療,但仍來不及,某日晚餐後即因嗆傷造成吸入性肺炎緊急送急診搶救。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