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調查:日光浴做太少,大腸癌風險會上升

彙整整理/Flora、摘自/《不曬太陽,當然會生病:正確曬太陽是預防百病的祕方》(宇都宮光明著)、圖片來源/新自然主義、shutterstock

調查:日光浴做太少,大腸癌風險會上升

大約20年前,飆高的大腸癌罹患率引起日本厚生省(編按:此機構原來相當於臺灣的衛生署。2001年1月,日本已將厚生省與勞動省合併為厚生勞動省。)的注意,因而針對地區性與發病率間的關聯,展開一項調查,並將結果繪製成地圖發表。

人口比較多的地方自然有比較多的患者,因此,調查顯示東京和大阪等大都市具有較高的大腸癌罹患率,符合常理;但在其他地區的調查結果卻讓專家跌破眼鏡,因為北海道和東北地區也列入高發病率區,而四國、九州和沖繩等地區,患者卻少很多。

 

日照時間與發病率息息相關

調查:日光浴做太少,大腸癌風險會上升

大腸癌被視為一種文明病,攝取過多脂肪的飲食習慣被認為是直接的元凶,相反地,多攝取一些食物纖維,則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不過,日本各地區飲食習慣的差異性,應當不會造成這麼大的差距才對。

後來專家察覺到南北日照狀態明顯不同,顯示日照時間的長短與發病率之間確實有關:日照時間較短的北海道和東北地方,有比較高的大腸癌發生率,而且發生率隨著緯度由北往南依次降低…。這無異於暗示著:多曬太陽可減少得大腸癌的風險。

事實上,美國也曾經做過類似的調查。加州大學的葛蘭德博士比較了美國大腸癌、乳癌發病率的地區性差別,結果明顯看出北部的發生率比南部高。經過分析、比對包括各地區飲食內容在內的所有資料以後,得出「日照時間的長短與罹患大腸癌、乳癌的比率息息相關」的結論。

 

多曬太陽,強健體魄

調查:日光浴做太少,大腸癌風險會上升

在臨床實驗方面,葛蘭德博士也提出一個觀點:人體若缺乏維生素D,將引起鈣質不足,並導致大腸癌。此後,葛蘭德博士仍持續進行一連串的相關研究,並總結研究結果表示:「每天曬10到15分鐘的太陽,讓40%以上的肌膚曝露在陽光下,即可獲得充分的維生素D,不僅能預防缺鈣,也能預防癌症。」(至於日曬時間,白種人和有色人種的承受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不能一概而論。)

2002年,葛蘭德博士在美國著名的癌症期刊《腫瘤》上發表論文,文中提到他將美國劃分為東北部和西南部,然後比較並檢討兩個區域的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結果發現:除了大腸癌、乳癌以外,膀胱癌、食道癌、腎臟癌、胰臟癌、直腸癌、肺癌、胃癌、子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以及淋巴癌共13種癌症,也都與紫外線有關。更令人吃驚的是,在罹患某些癌症的患者當中,居住在日照較少地區的死亡率,是生活在陽光較多地區的兩倍。

目前也有其他類似的研究和調查,正以全球性的規模進行中。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不曬太陽容易罹患癌症,為什麼獨獨日本人不認同這一點,仍舊主張飲食習慣才是元凶呢?從不斷被發表的調查結果來看,飲食說已經越來越站不住腳了。

我們當初或許不是為了防範癌症才做日光浴,而是為了增進並維持健康,然而當我們養成定期曬太陽的習慣以後,卻意外獲得不易罹癌的收穫。想到這個額外的好處,做日光浴實在很划得來,不是嗎?特別是原來難以預防、有國民病之稱的大腸癌,現在只要曬曬太陽就可以降低發病率,這樣豈不是極為划算?

總而言之,對人類來說,做日光浴只有好處,沒有損失。


【延伸閱讀】

維生素D不足,小心骨痛骨折

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是罹患大腸直腸癌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國內新增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越來越熱,腸病毒就診人次也激增近2成!疾管署今(21)日一口氣公布國內新增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1歲男童、中部新生男嬰及南部6歲女童,其中男嬰出生5天後就發病,出現血小板下降併發肝炎...

閱讀詳情 »

▲X光片可見部分的胃跑進胸腔,造成肺臟被擠壓。(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5歲的李先生罹患直腸癌,手術後固定化療,常有排便不順或便秘問題,日前上廁所時一個使勁,上腹部突然感覺一陣劇痛,但疼痛感只持續了一下子就消失,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之後每每用餐吃沒幾口飯就覺得脹,腹...

閱讀詳情 »

▲面對憂鬱症患者,常出現一人陷憂鬱、周遭親友也焦慮的現象。(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現代人必須面對的三大疾病之一,但面對身邊有憂鬱症的親友,一般人更常面對的是不知如何照顧憂鬱症患者的手足無措,出現「一人陷憂鬱,全家捲風暴」的...

閱讀詳情 »

▲避免扁桃腺結石,平時應多補充水分,並做好口腔清潔。(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喉嚨卡卡的、口腔飄散異味,一名57歲的男子日前因為口腔出現異狀而就醫,醫師檢查發現竟有一顆2公分大小的不明球狀物,正當準備進一步確認時,球狀物體卻掉入氣管內,造成呼吸窘迫,幸好立即施以哈姆立克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