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易中風 左心耳封堵術可解決

心房顫動易中風 左心耳封堵術可解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深受心律不整之苦二十多年的方女士,今年67歲的她在45歲時初次頸動脈中風,檢查後才發現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除了服用藥物控制外,為了降低中風風險,也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未料返家休養3年後又中風。最後決定接受左心耳封堵心導管手術,解決心頭患。

大部分在中風後才被確診

以心房顫動來說,病人由於長期心臟不正常跳動,心跳忽快忽慢,心房在沒有有效的收縮下,約有九成的血塊都形成於大小如一隻手指的左心耳位置,血塊若掉落跟隨血液流入腦中,將阻塞腦血管導致腦中風。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蔡文欽醫師表示,有些心房顫動患者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根本不知道自己心臟亂放電,大部分是在中風就醫後,才被確診。

抗凝血劑有潛藏的出血危機

抗凝血劑是心房顫動治療的重要環節,用來預防血栓形成,但也帶來潛藏的出血危機。蔡文欽醫師表示,為了避免血塊形成,過去經常會讓心房顫動的患者服用抗凝血藥物,雖然藥物預防仍有一定再中風的風險,加上有部分病人面臨腦出血、腸胃道出血等問題,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往往造成臨床醫師處方上的困難。

「吃了抗凝血藥物最怕的是不小心出血,停了藥又擔心中風、心肌梗塞。」方女士說,因為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若不慎撞到頭、割破皮膚,都容易血流不止,她曾經因為不小心跌倒撞到頭,3個月後才發現長期頭痛的原因,竟是顱內有大片的瘀血;有次她擅自主張停用抗凝血劑後,還引發心肌梗塞,搶救後所幸恢復良好沒有留下後遺症。

左心耳封堵心導管手術解決心頭患

生死關頭來回走了幾趟,方女士說,尤其在二次發生頸動脈中風,嚇得她再也不敢出遠門,「沒有明天」的感覺讓她整天都很鬱悶。最後,在蔡文欽醫師的建議下,讓她決定接受左心耳封堵心導管手術,解決心頭患,終於可以不必服藥即降低中風危險。

有血栓或左心耳構造特殊不適合手術

心房顫動患者是腦中風、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族群。蔡文欽醫師表示,若患者因身體因素不適合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是服藥後療效不佳者,最建議進行「左心耳封堵術」;但本身已形成血栓,或是左心耳構造特殊者,則不適合施行手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2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黃斑部病變患者福音!北榮發表最新幹細胞技術成果,只要採取10 cc自體血液,能夠成功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及「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植入視網膜受損部位,即可重見光明。黃斑部病變 視力恐喪失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人口中,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約占10至15%,其中30%...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No.128)文/Miki;本文感謝 林大弘醫師提供專業諮詢慢性疲勞、體能衰退、免疫力降低……身體的自然老化不可避免,每個年齡階段要面對的老化問題也都不盡相同,但你知道嗎?其實除了飲食、運動、作息以外,現在更有「新科技輔助療法」幫助我們輕鬆抗老!且聽抗衰老預防醫學專家林大弘細說分明!何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今許多人追崇速食、美食主義,但是享受美食時,常常只注意到食物料理得是否美味,卻忘了檢視食材本身。水果蔬菜作為體內的清道夫,是大多數人認可的健康食材,但是食材本身品質是否合乎標準,需要嚴格把關。食品保安官 為蔬果農藥殘留把關臺北市成立「食品保安官」,近期針對果菜批發市場場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每年年底至隔年春節是流感的高峰期,為提升學生流感保護力,臺北市衛生局呼籲,尚未接種疫苗的學生應盡速接種,降低感染風險!持健保卡、小叮嚀單  可至特約醫療院所補接種臺北市衛生局表示,為讓學生在流感來臨前即獲得保護力,每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均安排校園流感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