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讓精障病友早日回歸社會 「日間照護病房」助職涯發展

讓精障病友早日回歸社會 「日間照護病房」助職涯發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4歲的阿國高中開始即因幻聽、被害妄想之思覺失調症干擾而反覆至急性精神科病房住院,至今已逾20年,直至規律服藥治療,穩定精神症狀後才出院,並改為居家治療;惟生活鬆散,經醫師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日間照護病房接受職能治療。

學習職場人際 病友就業有希望

經過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及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評估並在阿國同意後轉介至就業服務中心,也協助阿國從工作上的自我矛盾、懷疑、擔憂、對工作錯誤期待、否認自我等失敗的求職之路站起來,重新安排「我會好好說」團體課程,練習如何適當、完整的介紹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練習面試技巧,並在「治工團體」中學習面對職場人際適應問題及壓力因應策略。

日間照護病房 協助職涯發展

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表示,日間照護病房主要為開放性治療的環境設施,屬於部份留院性質,讓精神障礙穩定的病友,白天時間在病房接受藥物、心理、團體、職能治療、自我照顧能力訓練、工作評估及工作訓練、社交技巧訓練等多樣化的治療訓練,晚上回到家中與家人生活,藉以維持疾病和藥物遵從的穩定性、生活訓練和能力重建,進而協助精神障礙病友職涯發展。

從病友到生產者 融入正常的生活

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說明,精神障礙病友謀得正職一直是件不容易的事,到處碰壁的失敗經驗已是司空見慣,庇護性的工作和一般性就業的轉銜成了病友可獲取工作資源的一大管道。

在疫情期間,對於治療、職能訓練以及關懷從不間斷,對精神障礙病友而言,首當其衝的日常改變即是戴口罩一事,除每週更新疫情現況建立現實感外,利用團體衛教、防疫桌遊、手繪洗手步驟、減壓耳掛等方式,強化戴口罩的遵從性和落實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建立防疫的觀念和行為,也因職能活動常以團體方式進行。

【延伸閱讀】

保障身障者人權 全台首座「精障自立生活支持中心」成立

疫情下精障家庭陷5難關 照顧者瀕臨崩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6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86歲男性在14年前因攝護腺癌曾接受外科治療,後因10個月前發現右下肢有明顯腫脹的情形,影響一般生活步行就醫,經檢查後,證實為腹腔淋巴結廓清後肢體淋巴水腫。後續接受淋巴管與靜脈管接合手術,手術後30個月,腿圍明顯改善,右下肢沈重感與步行亦有顯著改善 肢體淋巴水腫 癌友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9)日宣布新增11974例本土個案,339例境外移入,包含260例落地採檢。同時今日新增2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銷售狀況 近半藥局完售 今日中午售完快篩的藥局較多,目前可販售約41萬人份,現在售出約26萬人份。陳時中表示,目前以北部的銷售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疫情確診人數持續高漲,部分公司行號重啟遠端上班,從事會計業35歲李小姐隨著在家上班、滑手機追劇、上網看股市等等使用3C產品時間增加,常覺得轉頭或活動肩膀時有隱隱作痛的緊繃感,甚至天氣冷時從後腦勺一陣緊繃感延伸至上背部。再加上起床時常感到雙手無力或麻木的感覺,一度很擔心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雙北各醫院的急診室被想做PCR的民眾擠爆,對於其他急診需求的民眾有風險,因此有人建議應將快篩陽性就當成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說明,核酸篩檢量能分配不均,且快篩有1成的偽陽性,如密切接觸者也居隔,會有限制自由爭議。同時立委高嘉瑜分享,國外的血氧機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