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讓精障病友早日回歸社會 「日間照護病房」助職涯發展

讓精障病友早日回歸社會 「日間照護病房」助職涯發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4歲的阿國高中開始即因幻聽、被害妄想之思覺失調症干擾而反覆至急性精神科病房住院,至今已逾20年,直至規律服藥治療,穩定精神症狀後才出院,並改為居家治療;惟生活鬆散,經醫師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日間照護病房接受職能治療。

學習職場人際 病友就業有希望

經過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及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評估並在阿國同意後轉介至就業服務中心,也協助阿國從工作上的自我矛盾、懷疑、擔憂、對工作錯誤期待、否認自我等失敗的求職之路站起來,重新安排「我會好好說」團體課程,練習如何適當、完整的介紹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練習面試技巧,並在「治工團體」中學習面對職場人際適應問題及壓力因應策略。

日間照護病房 協助職涯發展

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表示,日間照護病房主要為開放性治療的環境設施,屬於部份留院性質,讓精神障礙穩定的病友,白天時間在病房接受藥物、心理、團體、職能治療、自我照顧能力訓練、工作評估及工作訓練、社交技巧訓練等多樣化的治療訓練,晚上回到家中與家人生活,藉以維持疾病和藥物遵從的穩定性、生活訓練和能力重建,進而協助精神障礙病友職涯發展。

從病友到生產者 融入正常的生活

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說明,精神障礙病友謀得正職一直是件不容易的事,到處碰壁的失敗經驗已是司空見慣,庇護性的工作和一般性就業的轉銜成了病友可獲取工作資源的一大管道。

在疫情期間,對於治療、職能訓練以及關懷從不間斷,對精神障礙病友而言,首當其衝的日常改變即是戴口罩一事,除每週更新疫情現況建立現實感外,利用團體衛教、防疫桌遊、手繪洗手步驟、減壓耳掛等方式,強化戴口罩的遵從性和落實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建立防疫的觀念和行為,也因職能活動常以團體方式進行。

【延伸閱讀】

保障身障者人權 全台首座「精障自立生活支持中心」成立

疫情下精障家庭陷5難關 照顧者瀕臨崩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6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污物阻塞、不良的生活作息、吸油過度等等的原因都會導致臉上毛孔變大,這是非常讓人苦惱的事情,想要細緻的肌膚,就要積極做好收縮毛孔的工作,可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臉上毛孔變大怎麼辦,下面就來分享七個關鍵點,讓你遠離煩惱! 潔面要到位 鼻翼的清潔一定要到位,但也要避免清潔過度,建議一天清潔2次比較理想。油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美國紐約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充滿爭吵、不和諧,甚至是暴力的家庭中,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健康之外,生理上,發生蛀牙的機率較高、掉牙的年紀也較早。許多醫療研究都顯示,不和諧的家庭氛圍往往伴隨著疾病的說法,時有所聞。對此紐約大學牙醫學院中的「家庭關係研究小組」的研究員表示,如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體脂肪可以儲存女性荷爾蒙,産生過量的雌激素刺激肌瘤生長,所以常常是肌瘤長大的隱形幫兇,卻容易被忽略!許多女性往往容易靠吃水果、沙拉、寒天等寒性食物來幫助減重,其實是錯誤的。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寒性的食物更應該避免在夜間食用,容易造成水腫型肥胖,進而刺激肌瘤的生長,要預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2歲的王姓婦人,數個月前右臉頰突然長出一顆瘤,雖然不痛不癢,但表面隆起且範圍愈來愈大,感覺不太對勁,就醫檢查,確診罹患皮膚癌;所幸及早發現,透過手術切除,目前復原情形良好。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周怡萱指出,該患者臉上類似痣的腫瘤,外觀呈現透亮的膠狀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