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讓精障病友早日回歸社會 「日間照護病房」助職涯發展

讓精障病友早日回歸社會 「日間照護病房」助職涯發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4歲的阿國高中開始即因幻聽、被害妄想之思覺失調症干擾而反覆至急性精神科病房住院,至今已逾20年,直至規律服藥治療,穩定精神症狀後才出院,並改為居家治療;惟生活鬆散,經醫師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樹林院區日間照護病房接受職能治療。

學習職場人際 病友就業有希望

經過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及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評估並在阿國同意後轉介至就業服務中心,也協助阿國從工作上的自我矛盾、懷疑、擔憂、對工作錯誤期待、否認自我等失敗的求職之路站起來,重新安排「我會好好說」團體課程,練習如何適當、完整的介紹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練習面試技巧,並在「治工團體」中學習面對職場人際適應問題及壓力因應策略。

日間照護病房 協助職涯發展

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劉佩琪表示,日間照護病房主要為開放性治療的環境設施,屬於部份留院性質,讓精神障礙穩定的病友,白天時間在病房接受藥物、心理、團體、職能治療、自我照顧能力訓練、工作評估及工作訓練、社交技巧訓練等多樣化的治療訓練,晚上回到家中與家人生活,藉以維持疾病和藥物遵從的穩定性、生活訓練和能力重建,進而協助精神障礙病友職涯發展。

從病友到生產者 融入正常的生活

職能治療師李宜峰說明,精神障礙病友謀得正職一直是件不容易的事,到處碰壁的失敗經驗已是司空見慣,庇護性的工作和一般性就業的轉銜成了病友可獲取工作資源的一大管道。

在疫情期間,對於治療、職能訓練以及關懷從不間斷,對精神障礙病友而言,首當其衝的日常改變即是戴口罩一事,除每週更新疫情現況建立現實感外,利用團體衛教、防疫桌遊、手繪洗手步驟、減壓耳掛等方式,強化戴口罩的遵從性和落實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建立防疫的觀念和行為,也因職能活動常以團體方式進行。

【延伸閱讀】

保障身障者人權 全台首座「精障自立生活支持中心」成立

疫情下精障家庭陷5難關 照顧者瀕臨崩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6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歲末年終有一連串的節日到來,怡仁綜合醫院為慶祝耶誕佳節,特別舉辦走動式關懷活動,該院李典穎院長更化身聖誕老人,與民眾互動送上祝福,和大家一起歡慶聖誕佳節。同時,為加強與在地民眾的互動並延續聖誕氛圍,怡仁醫院還邀請楊梅靈糧堂至院內報佳音,以及喜憨兒基金會演奏烏克麗麗,緊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蔡孟泓報導)孩子的爸媽快看過來,你可知道長高也有密碼嗎?並不是父母高大,孩子就保證長得高,也不是父母矮小,孩子就天生註定長不高喔!小兒科醫師丁綺文累積10年生長門診、治療3萬人次以上的經驗,提出「成長年3322」長高密碼,依據此密碼,把握成長關鍵期,想長高並不難。成長年3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一位從事時尚工作的OL,某天摸到頸部左側有個不尋常的硬塊,趕緊至醫院就診。經甲狀腺超音波與細胞穿刺檢查後,發現左側甲狀腺,疑似有一顆不到1cm的惡性腫瘤,她因工作需參與許多社交活動,傳統手術會在頸部留下道長疤痕,影響美觀,經醫師評估與建議,採以「經口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擔任教職的陳老師(化名),三十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RA),她不放棄治療,勇敢面對疾病,目前病情控制理想,獨居的她,終於在七十歲這年,赴美與親姐姐重逢,完成了這場近30年的願望。類風濕治療勿延遲 當心關節破壞與共病風險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