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賀!台灣連續7天3無新確診 陳時中:境內活動持續放鬆

賀!台灣連續7天3無新確診 陳時中:境內活動持續放鬆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歷經2次本土、境外、敦睦連續6日無確診,沒辦法邁入第7天卡關,今(14)日終於突破「6」,持續7天3項無新確診,本土病例更是連續32天沒有新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民眾都能落實防疫新生活,相關政策將可逐漸寬,但邊境因國際疫情仍不穩定,暫時沒有鬆綁計畫。


周五職棒開放2千人入場 可購買現場餐盒看球


疫情穩定對職棒球迷無疑是最好消息,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重彥表示,職棒開放至2千人入場,將於本周五(15)日開始,同時也開放有條件場內飲食,場內會銷售附帶手部清潔用品餐盒,民眾看球時可以購買,但自行攜帶飲食則不開放,並且親子球迷一起入場,也會安排在距離比較近的位置。


遠洋船隻陸續返港 指揮中心堅持人員下船需入住防疫旅館


另一方面,遠洋漁船即將陸續回台,有船務公司反應,假使每個船員都必須在防疫旅館居住14天,對於船公司恐怕是財務負擔,如果未到隔離期滿,又要馬上出航作業,也會打亂船期計畫,詢問指揮中心是否能恢復在海面未接觸其他船隻與港埠30天,就等同隔離檢疫14天規定,陳重彥則說,應該是沒有辦法。


陳重彥解釋,日前曾召集會議,防疫醫師、漁業署、船舶業者等都有參加,針對在海面30天相關規定討論,當時漁業署在會議表達很難落實管控,在確保台灣社區安全下,就只能選擇遠洋船隻回台,船員要下船就必須1人1室居家檢疫14天,但入住防疫旅館,交通部將會給予每人每天1,000元補助。


陳重彥:遠洋船隻人員沒下船就不用檢疫


陳重彥也說,如果船隻只有卸貨,人員不下船,就不需要居家檢疫14天,船隻整備完成就能出港,但只要有人下船就需要隔離檢疫,今日下午將再一次與船舶公司開會,再次討論相關事宜,如果有財務壓力,可以提出相互交流意見。


境外管制持續 境內管制鬆綁


不論港口或機場,台灣仍持續保持高強度警戒,陳時中特別強調,在邊境管制上,目前仍然是常態性管制,有開放一定是特例,但台灣境內因社會幾乎沒有疫情發生,相對國際非常安全,因此朝向持續放寬,管制反而是特例。


陳時中補充,台灣國內旅遊在防疫新生活前提下,由交通部觀光局指導,再看業者怎麼執行防疫旅行團,不需要指揮中心特別審查,就藉由這次機會,把台灣美麗景點與人文深度結合,發現更多景點與更優質旅遊,建立起更良好旅遊內容,未來國外旅客到台灣時,就能體會到更好的台灣之美。


疫止神通APP獲8成滿意度 科技防疫立下典範


同時,居家檢疫/隔離在新冠防疫發揮重大作用,許多境外移入患者發病時,都沒有將病毒傳出社區,指揮中心與民間業者建置「疫止神通」手機APP,在問卷滿意度調查上,獲得使用者大致上滿意,針對15,968位曾民眾,發送網路問卷,共回收7,100份,平均都能獲得8分以上滿意度(總分10分)


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表示,藉由調查能得知,使用者在民政人員關懷與疫止神通滿意度,分別給了平均8.56與8.67分,能看出科技協助與人員關懷,都能給予良好服務,但在疫止神通與1922防疫專線對接上,滿意度稍低,因為疫止神通使用網路,1922則是一般電話線路,未來將針對跨平台操作加強改進。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友術後淋巴水腫肢體沉重 淋巴管靜脈吻合改善回流
使用酒精防疫消毒好幫手 噴的、抹的哪種效果好?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節氣交替溼疹易復發 排除體內溼氣中醫這樣調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30多歲的單親媽媽,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照顧年幼的小孩,還得處理家務事,腰痠背痛已是家常便飯,去民俗推拿、整復,效果維持不久,讓她不知該如何是好?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許孜榮醫師表示,下背痛是現代常見的文明病之一,不過現在醫學相當進步,以西醫而言,治療方式相當多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新北報導】4歲的夢夢經常因拉肚子看醫生,卻始終找不出原因;不僅如此,她還有嚴重的蛀牙,不舒服的她常常哭鬧不休喊著「痛痛」,而且每次刷牙都會滿口鮮血,最後被媽媽帶至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陳宜宏醫師經診察發現全口20顆乳牙都有蛀牙,且其中幾顆已侵犯至牙髓,伴有發炎紅腫的情形,若再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許多媽媽常在社群媒體詢問,母乳六個月後是否比較沒營養?感覺該改餵配方奶了?尤其因為副食品的介入,總以為寶寶營養來源可以改為食物,讓孩子吸收得更多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張淳翔明確表示,這答案恐怕不正確! 研究:一年以上母乳同樣營養! 張淳翔醫師表示,二月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蔡誠報導】愛運動的近視族們,應該都有體會過戴著眼鏡運動有多不便,但其實,即便換上隱形眼鏡,對需要進行高強度運動訓練或喜愛如籃球等高機率會產生碰撞的人來說,行動依然相當受限。隨著台灣近視人口不斷飆升,台灣新竹攻城獅職業籃球隊中,也有不少受近視所擾的案例,其中,兩位明星球員容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