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走路搖晃「像素還真走路」 活快一甲子她才知這裡發育不全

▲走路被笑說「像素還真走路」,其實是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中一名59歲婦人,打從年輕時走路就經常感到雙腿無力、搖搖晃晃,連帶影響腰部、鼠蹊、膝蓋不適,雖然不影響生活,卻老被笑說「像素還真走路」,去年雙腿進一步疼痛,無法久走,就醫檢查確診為兩側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併嚴重髖關節炎,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之後,症狀終於才大幅緩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任唐國民表示,婦人過去一路嘗試藥物、按摩、拉筋、整脊、推拿等治療,但效果有限,直到安排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走路這才不再疼痛,也比之前更有力,目前積極復健加強下肢肌力訓練。

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主因於嬰幼兒時期髖臼發育不正常,導致髖關節解剖位置結構性異常。

唐國民說,通常在嬰兒出生3個月內,可以透過全身檢查、超音波等方式發現問題,開始學走路的孩子,也可以觀察其是否出現跛行(單側脫臼),或走路如鴨子一般搖晃(雙側脫臼)的症狀,提早發現。

唐國民強調,若有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未能在早期接受治療,成年後容易造成嚴重的髖關節炎,需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得切除損壞的關節和股骨頭,再安裝人工髖關節,雖然醫療科技進步,手術後恢復快,但手術困難度較高,仍需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才有較佳的預後。

尤其,人工髖關節再置換的困難度,遠比第一次手術高,唐國民提醒,為降低關節再置換的機率,建議手術後應控制體重,減緩關節勞損,並適度的運動,訓練肌力、提升骨密度,以減輕關節磨損的機會。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繼昨日一口氣暴增2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確診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日又新增4名境外移入個案,下午2時將召開記者會,由發言人莊人祥說明最新疫情。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79例確診,分別為587例境外移入,55例本⼟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

閱讀詳情 »

不少女性深受私密處感染及異味的問題,尤其氣溫炎熱時更是惱人,到底該怎麼清潔才正確?私密處清潔劑真有必要性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泌尿外科黃建榮醫師表示,其實一般女性只要注意清潔、減少悶熱環境、勤換衛生用品就可讓私密處維持健康的狀態;此外,在性行為後最好先排尿、再沖洗,更有助於維持私密處的清潔與衛...

閱讀詳情 »

今天是秋冬防疫專案上路的第一天,民眾即日起出入8大類場所應配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依法開罰。防疫新專案上路首日,東門市場不少攤商早有準備,人人都有配戴口罩,不過或許是專案上路第一天,仍然有少部分民眾未戴口罩,經提醒後皆有戴上。走進東門市場,外頭早已做好宣導標語,上面寫著「排等時保持間距,請配戴口罩進出...

閱讀詳情 »

發作與早期症狀 家屬最常問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辨認思覺失調症的早期症狀。這個問題和復發不同,第十一章將討論復發的問題。這些家屬正在教養很難搞定的青春期孩子,卻不知道孩子是否罹患思覺失調症。已經有孩子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家屬也擔心其他年幼的孩子是否罹病。 當我們想到思覺失調症的早期症狀時,必須記得:首次發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