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起床先別急著吃早餐!應該先這樣...才對!

早上第一口吃什麼最健康?

起床先別急著吃早餐!應該先這樣...才對!

圖片來源

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就是早餐,俗話說:"早餐像皇帝",經過一夜的睡眠,空空的胃不是什麼食物都願意接受。早餐吃不好,會直接影響一天的精神和工作,那麼,早餐該怎麼吃呢?第一口吃什麼最健康?

早餐前先喝水

人經過一夜睡眠,消耗了大量的水分和營養,起床後處於一種生理性缺水狀態。如果只進食常規早餐,遠遠不能補充生理性缺水。因此,早上起來不要急於吃早餐,而應立即飲500~800毫升涼開水,既可補充一夜流失後的水分,還可以清理腸道,但不要在吃早餐前喝較多的水。

起床先別急著吃早餐!應該先這樣...才對!

圖片來源以下同

早餐時補充水果

早餐如果能夠補充水果,品質會更好!水果為維生素A、C豐富的來源,並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與礦物質,不但具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同時可促進腸道蠕動以及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吃水果不但能養顏美容,而且讓我們一早看起來容光煥發、美麗又動人。如可以選擇吃清粥配青菜,或是來個生菜沙拉,火腿叁明治中搭配小黃瓜。而在早餐後吃一個蘋果、橙子或半根香蕉會更好。

早餐熱量不宜過多

早餐的攝取量依體型、年齡的不同會有些差異。不過,攝入400~500卡的熱量是比較適當的,約占一天需要量的四分之一。但可以嘗試多補充些糖類。

起床先別急著吃早餐!應該先這樣...才對!

早餐以五殼根莖類為主

五殼根莖類不但含豐富的糖類,還可以快速提供人體所需要的基礎能量,就像汽車必須要有汽油才能行走一般。一頓營養的早餐,可以選擇稀飯、饅頭、蘿蔔糕、吐司、燕麥、全殼類脆片作為主食,或是挑選較粗糙的五殼根莖類,像是全麥面包、雜糧粥等。

起床先別急著吃早餐!應該先這樣...才對!

早餐要吃乳制品

早餐是補充奶類的好機會。乳制品是高品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同時含有豐富的鈣質,一般常吃的食物中,沒有一種鈣質含量能與奶類相比。利用早餐時間來攝取奶類,像是一杯牛奶、羊奶、低糖優酪乳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奶類的鈣質除了與骨骼發育有關之外,同時具有增進神經與肌肉對刺激的感應,換句話說,即具有穩定情緒的作用。因此,在早上來一杯牛奶,或是豆漿也不錯,再來煎一顆荷包蛋,都是可以吃到優質蛋白質,讓我們一早看起來精神抖擻、充滿活力。

早餐盡量清淡
早餐過於油膩會造成胃腸的負擔,而且還會導致高血脂。如果實在抵擋不住誘惑,一周一次也未嘗不可。早餐還是比較適合清淡但營養全面的飲食,盡量少攝入油炸類食品。有的人早餐喜歡吃油條,其實未必不可,但一次不要吃太多,並盡量一周只食用一次。

起床先別急著吃早餐!應該先這樣...才對!

早餐不宜太油、太甜、太鹹
早餐是一天活力的源泉,太油、太甜、太鹹的食物,吃了容易讓人感到昏昏欲睡,所以在選擇上,燒餅油條偶而換上饅頭夾蛋,地瓜粥也可以取代薯條,來杯牛奶、優酪乳勝過奶昔,清粥宜配青菜少醬瓜,身體負擔減少了,一天的開始便更有朝氣。

7點到8點吃早餐

醫學研究證明,7點到8點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5小時左右為好,如果早餐較早,那麼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起床先別急著吃早餐!應該先這樣...才對!


溫馨便利貼:推薦幾款早餐食譜
1、一杯牛奶,兩片蜂蜜烤吐司,兩塊煎培根,再加兩個5分熟煎蛋。
2、低脂牛奶一杯、三明治一個、香蕉一根,外加50g左右的乾果。
3、大米、紅豆、花生米、枸杞等做好的八寶粥一碗,再加上一個蘋果。
4、小餛飩一碗、肉包2個。 

 

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因腦部黑質的多巴胺缺乏所導致,屬於腦部退化疾病,通常會出現手部靜止顫抖、動作緩慢、小碎步等病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醫師陳凱翔指出,為了能幫助更多巴金森氏症患者,醫院成立了病友關懷會,讓患者除了能夠互相交流,也有助於病情避免持續惡化。以目前醫學研究來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新竹市一名29歲王先生,三年前因發現頸椎腫瘤而接受放射治療,半年前,發現左肩、左臂麻及無力的感覺,至醫院追蹤後發現,已有局部復發狀況;他得知馬偕醫院引進「螺旋刀」,但由於治療需要自費,使身為低收入戶的王先生,因無法負擔只好選擇放棄二次治療。所幸在該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邱世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多吃蔬果能預防癌症發生;然而,有癌症患者卻只吃蔬果,認為肉類是導致罹癌的主因。營養師指出,其實多數癌症患者死於「惡病質」,也就是營養不良,僅少數因癌症本身而死亡。建議癌友的飲食要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黃豆、雞蛋、魚肉,以及蔬果,並補充維生素D,千萬不可只吃素。郵政醫院營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顏面神經麻痺症狀,包括臉歪嘴斜、眼睛無法閉合甚至流口水等,又分為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和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莊雯靜指出,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多發生在腦部疾病等患者,而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則多與病毒感染或臉部長期受冷風所影響。顏面神經麻痺的治療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