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足跟總是痛? 小心是足底筋膜炎! 

足跟總是痛? 小心是足底筋膜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一位40歲的園區工程師陳先生,最近一個月來,早上起床踩地時,足跟會感到疼痛,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復健科門診就醫,經復健部主任賴彥廷醫師理學檢查評估為「足底筋膜炎」,安排復健治療一段時間後,陳先生疼痛的狀況有明顯的改善。賴彥廷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好發於40至60歲的民眾,尤其是喜歡慢跑的人;此外,肥胖、穿高跟鞋或鞋子的鞋底太硬的人,也容易罹患足底筋膜炎,而工作性質需長期站立的職業,也是高風險族群。

足跟痛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選擇適合鞋子避免赤腳走路

賴彥廷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足底筋膜是一層增厚的筋膜,從腳跟的跟骨向前延伸到腳趾,足底筋膜就像是一個彈簧一樣,可以提供足弓的穩定,維持足部的穩定與吸收走路衝擊的力道。如果足底筋膜上的張力和壓力變化太大,則在筋膜中會出現小的撕裂,經過重複拉伸和撕裂,會導致足底筋膜受到刺激或發炎,而足底筋膜炎的病理變化,主要是纖維組織的退化,且可能合併慢性發炎。

賴彥廷醫師說明,足底筋膜炎的臨床表現,通常是足底刺痛,這種疼痛通常發生在早上下床的第一步,並在多走幾步之後,逐漸感覺到的疼痛慢慢減少,但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之後,則可能會加重疼痛的程度。賴彥廷醫師提醒,通常面對較輕微的足底筋膜炎,只要減少運動量、改穿適合的鞋子,選擇有良好的足弓支撐和減震性能的鞋子,同時避免赤腳走路,筋膜的疼痛情形即會逐漸改善,而其他保守治療,包含疼痛時或運動後可以冰敷15分鐘。

持續疼痛應尋求醫師協助 安排復健治療項目

賴彥廷醫師提醒,若是足跟疼痛持續無法改善,建議民眾應至復健科門診請醫師進一步評估與治療。若確定是足底筋膜炎,除了吃止痛藥外,還可以安排復健治療項目,包括伸展足底筋膜與阿基里斯腱,加強小腿與足部肌力,同時安排熱療與電療以緩解症狀,另外,患者也可以在睡覺時穿戴護木,以拉伸小腿和足底,至於較嚴重的個案,則可以考慮震波治療與注射治療,如注射類固醇或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等。

【延伸閱讀】打造AI健康測謊機 創新健康管理模式好吸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在生活中,翹翹二郎腿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一窩在椅子裡,便習以為常地把腿給翹了起來。翹二郎腿讓有些人覺得比較舒服,還有把翹二郎腿當作優雅姿勢的。但你知道嗎,翹二郎腿可能引發多種病症。為此,美國還專門發起一項運動,要求婦女「停止交叉雙腿一天」。 無論是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還是在戶外工作或者是休閒的人群...

閱讀詳情 »

在補鈣問題上,人們都很看重,各種營養藥品滿天飛。事實證明,通過飲食補鈣比藥物更有效,也更健康。這裡將含鈣量最多的前十種食物做簡要介紹,可根據自己需要進行食補。 第一名:芝麻醬 很多人以為鈣含量最豐富的是牛奶,其實在日常食物中含鈣量最豐富的是芝麻醬。芝麻醬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過重及肥胖者(BMI≧24)比例為38.5%,將近每三人當中就有一人超重,減肥更是不少女性同胞的終身職志。除了少吃多動,許多沒日沒夜辛勞上班族,會選擇保健食品或藥品來減重,若取得管道來路不明,可能會帶來副作用,最後不但沒減重成功,還賠上了健康。然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一名54歲男性,因工作需要長期應酬,導致五年前被診斷為酒精性肝硬化,醫師告知必須換肝才能避免繼續惡化,也因此讓妻子到處奔波,但丈夫身體狀況卻越來越差,甚至一度肝昏迷,直到輾轉大林慈濟醫院的移植中心,確定和兒子配對成功,進行活肝移植後,經過兩個月治療總算順利康復。這名男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