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跨院工作小組 啟動脊柱裂胎兒治療新希望

跨院工作小組 啟動脊柱裂胎兒治療新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

開放型脊柱裂是產前篩檢的重點項目,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多位醫師,日前於台兒診所組成跨院工作小組,希望能啟動國內開放型脊柱裂胎兒治療的工作。

開放型脊柱裂患者可能會有行動、解尿、排便、甚至智能上的障礙,過去因為沒有產前治療的可能,因此多數家長會選擇終止妊娠。但是根據最新的臨床研究,子宮內胎兒治療有可能緩解症狀,可以給家長另一個選擇,也可以給患者更好的預後。

提升產前治療能力 評估胎兒健康狀況

推動這個工作小組的台兒診所張東曜醫師表示,產前超音波診斷能力不斷提昇,很多過去在產後才能診斷的結構異常,現在已經可以在妊娠中期篩檢出來,因此,很希望產前治療的能力也能同步提昇,開放型脊柱裂就是一個例子,目前僅有歐美少數的醫院有這樣的治療團隊。此項技術由於可以減少神經暴露在羊水中的時間,大大降低下肢障礙及膀胱病變後遺症的風險。

封閉型脊柱裂初期症狀不明顯 家長易忽略

除此之外,封閉型的脊柱裂目前也有可能在產前診斷。雖然封閉型脊柱裂不需要胎兒治療,但由於出生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家長容易忽略,而錯過了治療的良機。因此,該工作小組擬和病友會組織合作,建立產前支持和通報系統,以期能在出生後早期診斷和治療。 

台灣脊柱兒守護協會理事長陳宏志說,台灣多數的脊柱兒,通常一開始都只是膀胱、腎臟或下肢出了問題,個別求診,最後才被診斷出其實是脊柱裂的問題,但這些在症狀出現後才就醫被診斷的案例,通常都已經留下無法根治的後遺症了。

三、四歲還須包尿布 恐是封閉型脊柱裂

馬偕醫院小兒腎臟科醫師蔡政道表示,如果嬰幼兒長期有解尿、便秘問題,要懷疑可能有脊柱裂!很多開放型脊柱裂兒因症狀明顯,容易在出生時甚至產前檢查就被發現,但是封閉型的隱性脊柱裂可以因為沒有神經牽扯等症狀,到了三、四歲還必須包尿布,輾轉就醫才被確認診斷。

產前診斷提早評估治療配合觀察追蹤 也可以當健康寶寶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封閉型脊柱裂在產前檢查就能被發現。台北榮總神經外科醫師陳信宏說,封閉型的脊柱裂大多沒有合併智能發展問題或杵狀足等神經症狀。產前診斷的目的是出生後能及早進行評估及安排後續治療,和醫師配合觀察追蹤,也可以是健康寶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如果生活中少了聲音,會有什麼不便呢?過馬路時會產生焦慮,與人溝通不良造成人際關係的問題或影響幼兒語言學習。耳朵不同部位的損害對聽力的影響也不一樣,有些病患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而恢復,有些則須利用助聽器放大聲音,狀況較為嚴重者,則可能需要透過電子耳等裝置改善聽力。聽力喪失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肥胖容易導致身體產生病變,近年來,國人越來越重視體重管理,尋求不同減肥方法,但是有沒有想過,原來增重或減肥,其實都跟荷爾蒙有關?營養師任廷恩指出,人的體重主要由荷爾蒙控制,並由幾種荷爾蒙彼此相互作用,影響著人體食慾和存儲脂肪的多少,如果平衡機制一旦失常,產生「胰島素阻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今年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65歲以上失能老人約有50萬人,2031年後則可能倍增,失能率約16%,因此年長者的健康照護更顯重要。由於行動障礙症候群是造成骨折,進而導致失能的主要因素,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免其隱憂,優雅地迎接銀髮生活?鈣+維他命D缺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時序漸入春末,又屆換季時分,位處亞熱帶的台灣,潮濕高溫的氣候環境,悶熱感對肌膚的負擔也沉重,俗語說:「春天後母心」,多變的氣候與溫差,讓肌膚又開始蠢蠢欲動,此時對於「換季保養」更不可輕忽,一不注意讓肌膚受外在環境影響,容易造成肌膚暗沉、老化、乾燥、爆痘等狀況。根據國內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