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身體不適卻捨不得放棄出國旅遊? 這幾種情形醫師要你別冒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瘋出國旅遊,根據觀光局統計,國人2011年至2018年期間,出國旅遊人次年平均成長率為8%,面對難得的國外假期,不少人都有經驗,出發前即使身體感覺不適,也非硬著頭皮飛出國,但醫師警告,有幾類情形強烈建議不宜立即出國。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益卿表示,統計數字顯示,有20到70%的旅客曾於旅途出現健康問題,其中1到5%旅客曾尋求醫療協助,甚至0.01到0.1%旅客需要急診治療,讓原本應該充滿美好回憶的旅程,反倒留下遺憾。

尤其,若本身有嚴重貧血(血紅素少於8.5g/dl)、6周內曾發生心肌梗塞者、2周內曾發生腦中風、接受心臟手術或開胸手術,以及6周內曾有難以控制的嚴重高血壓、深層靜脈栓塞、心臟衰竭代償失調與未控制的心律不整者,林益卿強調,皆強烈建議不宜立即出國。

另外,像是需要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病患,因長程旅行會出現時差問題,其胰島素的注射劑量需有所調整;而一般人在長途飛行後得到深部靜脈栓塞的機率約為0.01到0.04%,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其發生率更高,也都是必須留心的族群。

有疑慮,出國前最好跑趟旅遊醫學門診。林益卿說,門診主要提供旅遊前健康風險評估、預防藥物及疫苗注射等諮詢服務,旅客回國後也可至門診安排疾病治療及追蹤,此外,對於各類旅遊健康相關問題,如生理期調整、時差調整、老人和旅遊者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都可以在旅遊醫學門診獲得完整解答。

林益卿舉例,像是旅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腹瀉、瘧疾、呼吸道感染、A型肝炎、B型肝炎、皮膚感染以及性傳染病等,建議旅遊前除常規預防注射包括小兒麻痺疫苗、破傷風疫苗以及兒童時期按時程所施打的疫苗之外,針對某些特殊的疫情也應事前施打疫苗。

林益卿提醒,理想的狀況下,旅客應於出國前4至6周接受旅遊諮詢,由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及必要預防醫療措施,對於出國期間曾發生任何健康問題者,或旅遊地區發生任何疫情時、或是回國後3周內,發生高燒、腹瀉、淋巴腺腫大、全身肌肉酸痛、皮膚紅疹等任一情形,都應回門診做疾病的評估以及持續的追蹤與治療。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盼來「救命藥」了! 健保拍板有條件給付

【有影】2019十大疫苗新聞 流感疫苗大遲到、全球麻疹大爆發成焦點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1、每天早晚一杯牛奶(早晨喝牛奶時可以吃一些饅頭或糕點,不要空腹喝牛奶,晚上喝牛奶最好在吃完晚飯後半小時再喝,注意晚飯不要吃太多飯,飯量是你平時的三分之二!)。 2、每天適量吃點黃豆,黃豆中含有大量鈣和蛋白質。 3、每天晚上臨睡前一小時,跳60次,跳地越高越好,然後跳繩半小時,1秒跳兩...

閱讀詳情 »

材料:洋蔥2個,紅葡萄酒500毫升,1瓶普通紅葡萄酒配三個洋蔥。製法:將洋蔥洗凈,去掉表麵茶色外皮,切成八等份約半月形將洋蔥裝入玻璃瓶內,加入紅葡萄酒,(將剝下來的外皮也一起加入效果更好將玻璃瓶蓋好密封,在陰涼地方放置約2至8日。(筆者覺得一星期最好)將玻璃瓶的洋蔥片,用濾網過濾後,洋蔥、酒分開裝入...

閱讀詳情 »

想要減肥瘦身,首先要清腸排毒,那麼這些接下來的 清腸排毒食譜,你可千萬不能錯過!清腸排毒食譜有哪些呢?今天為您介紹可以清腸排毒的九道食譜,一起來看看怎麼做吧!1、蕃薯粳米粥原料:蕃薯200克、粳米150克、白糖適量。做法:將蕃薯洗淨,連皮切成小塊,加水與粳米同煮為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即可。功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