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體失溫比發燒更危險 細菌病毒全入侵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前陣子一波接一波的寒流來襲,有不少遊民因為不敵低溫,而因此暴斃,最近天氣又是忽冷忽熱的,一不小心沒做好保暖,就很容易生病;家醫科醫師指出,身體正常體溫在攝氏35.5-37.5之間,若是失溫,身體代謝會停止,抵抗力會變差,細菌病毒會大舉入侵,要比發燒更危險。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姚建安表示,正常人的體溫介於攝氏35.5-37.5之間,此核心體溫是由腦部的下視丘來控制,而且會很穩定,由於每個人的體溫差異性很大,有的人會在3 5.5-36度間,也有人會偏高,在36.5-37度間,但只要是在此範圍內,則都算是正常,甚至於手腳冰冷也只是代表周邊血液循環不好,核心體溫並不會受影響。

至於體溫的高低如果高出攝氏37.5就是發燒,也顯示生病了,但是,體溫若是太低,失溫低到攝氏32、33度時則更是危險;姚建安醫師強調,發燒代表身體出現發炎現象,免疫功能會下降,而失溫則身體代謝會停止運轉,抵抗力會變差,細菌和病毒就會入侵,對身體的危害要比發燒更嚴重。

不過,對於有所謂體溫增高可殺死癌細胞的說法;姚建安則是指出此套說法並沒有理論根據,他並強調,發燒讓發炎細胞增多,對癌細胞產生阻抗尚未被證實,因為罹癌因素很多,此理論太過薄弱,反而是如果體溫會忽高忽低就要小心。

另外,現在量測體溫都以耳溫了!姚建安醫師指出,自從SARS之後,已不再量測口溫、肛溫或是腋溫,可減少接觸,並避免感染,而目前量測體溫以耳溫槍為主,耳朵的耳垢要清乾淨,因為耳垢會影響耳溫的正確性。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99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50歲王姓男患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近5年,雖然規則服用藥物、定期運動並控制飲食,飯前、後的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很正常,但腎絲球過濾率卻逐漸退步,讓患者擔憂需要洗腎;經由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建雄醫師針對患者症狀進行中藥調理,腎絲球過濾率已經有明顯進步,讓患者重拾生活品質。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年約45歲公部門主管,在簡報時突然語言表達出現障礙,後來只好提早退休,雖社交反應正常,並非記憶退化,加上沒有任何慢性病和家族史,但大腦已嚴重萎縮,導致生活目前已無法打理,所幸經由Amyloid PET檢查後,發現患者腦部的類澱粉蛋白沉積明顯,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引起咳嗽的原因多樣性,像是感冒、慢性鼻炎伴隨鼻涕倒流或胃食道逆流等,恐都會埋下咳嗽危險因子,想治療咳嗽,有民眾會喝蜂蜜幫助止咳,但又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若吃甜食反而容易生痰;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鄒曉玲指出,其實兩種說法都沒錯,但是得看適用在哪種甜食和病症上,才能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進行的民調顯示,約八成民眾了解出現皮膚紅疹恐是藥物過敏前兆,但對黏膜症狀認知仍不足,且占七成民眾誤以為藥物過敏僅在用藥後立即發生,忽略其實用藥期間也可能會出現;食藥署指出,疹、破、痛、紅、腫、燒等六大症狀,就是藥物過敏的前兆,唯有有效預防,才能避免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