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身體沒大病卻小毛病不斷 現代人不能不懂的「亞健康」狀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體明明沒有大病,怎麼小毛病卻不斷,當心!你可能已經陷入了「亞健康族群」。醫師提醒,亞健康族群的人可能常頭暈頭痛、腹脹或感到疲倦,如果想要避免這些身體的小毛病變成疾病,就必需快培養正確的預防醫學觀念。

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早在《黃帝內經》便指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的論點,若等疾病出現才求治,將會延遲初期治療的時間,不僅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對病人的預後也有重大的影響。

事實上,預防醫學可以分為三段五級。第一段是預防醫學的理想目標,那就是在民眾還健康時,就教會大家趨吉避凶;第二段才是一般人常聽到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搶在疾病黃金期治療;而當真的病情加重時,第三段則是盡可能避免疾病造成失能。

以國人好發癌症之首大腸癌為例,鄭乃源強調,便與個人飲食習慣西化有極大關係;而國人十大死因中也至少有4項與心腦血管疾病有所關連,這些疾病當中不乏是因不良的生活習慣所積累,平時我們可能覺得「多吃一餐垃圾食物不會怎麼樣」、「少運動幾天也沒什麼差別」,但這些風險因子恐就在不知不覺中一步步累積。

鄭乃源說,現在民眾對於健康檢查、篩檢的概念仍並不完整,總會以為健檢最終目的是「找到疾病」,但其實,預防醫學是要更進一步的找出「疾病未來發生的可能風險因子,並積極地改善生活型態,因此,如果健診結果並無太大異常,但日常生活中卻常出現疲倦、焦慮、壓力、失眠、免疫力下降等不適症狀的人,雖然未到疾病階段,但已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亂,若長期忽視這些前兆,未及早介入改善,就有可能衍生出疾病,而耗費更多的醫療資源。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你做了沒?免費肝炎篩檢放寬爆人潮 首月8萬人搶篩「飆7倍新高」

難得輕鬆!這回不拍防疫影片 陳時中獻「聲」動畫教小朋友用牙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眼睛持續淚眼汪汪,應就醫檢查是否因疾病所引起。(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眼睛老是「水水的」未必是好事!一名50歲女性,最近就常覺得兩側內眼角偶爾會濕濕的,但明明也沒有想哭,就醫檢查才知原來是前一陣子感冒、鼻塞常自行洗鼻子,而內眼角濕濕的情況就老在洗鼻子後出現...

閱讀詳情 »

許多年長者都有早起的習慣,是不是年齡越大、睡眠越少呢?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李偉康臨床心理師表示,這其實是錯誤迷思!根據研究指出,年紀越大,睡覺時會比較淺眠一些,尤其男性長者較女性更為明顯,但淺眠並不代表睡眠時數較少喔!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建議,65歲以上年長者仍建議將每日睡眠時間維持在7至8小時之間,對健...

閱讀詳情 »

▲C肝病患如有胸痛、胸悶及疑似中風症狀時,應更積極處理。(示意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染有C肝,不只要護「肝」更要當「心」!林口長庚今(16)日發布最新進一步研究結果指出,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罹患急性冠心症、急性缺血性中風,要比B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高出1.3倍,死亡率...

閱讀詳情 »

▲香港再傳鼠傳人E型肝炎案例。(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香港再驚爆鼠傳人E型肝炎案例,一口氣新增3例,其中1人並已死亡,這也是鼠傳人E型肝炎首見死亡個案,而連同去年確診的2例,香港已發生5例鼠傳人E型肝炎。疾管署今(16)日說,香港確診患者中一67歲男性1月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