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體疼痛難眠刺激療法獲得解決 男子終於一覺到天亮

身體疼痛難眠刺激療法獲得解決 男子終於一覺到天亮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37歲的賴先生10多年來飽受脊髓空洞症所苦,4年內歷經了3次手術,雖然改善了左手無力症狀,卻經常痛到無法成眠,導致精神狀況不佳,接受多種治療均不見效,所幸透過「脊髓電刺激療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治療後,疼痛指數從10分下降至3分,睡眠品質也大幅提升,令他開心地說:「現在終於能一覺到天亮了!」


賴先生自述,10多年前發現自己罹患了脊髓空洞症,接受過多次手術來改善雙手僵硬及攣縮的情況,但左手掌至手肘部份的疼痛狀況依舊沒有改善,不僅每天睡不到6小時,睡眠期間也經常被左手痛醒,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嘗試各種止痛藥都無法止痛,「幾乎用到最大藥量」,令他苦不堪言。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表示,針對肢體的疼痛、手術後殘留的疼痛、不明原因發生的疼痛、如火燒般的疼痛,皆稱之為「難治性慢性疼痛」,常見於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外傷導致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神經根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等,一般會先透過口服止痛藥、肌肉注射止痛劑或病患自控式止痛(PAC)等方式改善,若是上述方式改善效果有限,會評估以脊髓刺激療法治療。


林志隆指出,脊髓刺激療法是在患者頸椎或胸椎放入1條細小的電極導線,並連接埋於鎖骨下方的神經刺激器,經由神經刺激器透過電極發送微量電波,抑制從患部傳送到腦部的疼痛訊息,以降低疼痛感,患者平時可透過體外遙控器調節電源開關和刺激強度,裝置後通常能減少5至7成的疼痛,並減少藥物的服用量,降低藥物引起的副作用,也能使睡眠時間增加,提升生活品質。


因電流直接抑制疼痛部位,對身體其他部位不會有不良影響,也不會傷害神經組織或發生觸電情形,電池的壽命約5到8年左右,會因設定或使用方式不同而有差別,當電池沒電時,需再次做手術更換電池;此裝置可能與電磁能產生反應,應避免與防盜裝置接觸,若因出國經過機場的安檢裝置時,務必向相關人員出示證明,以避免神經刺激器受到干擾。林志隆提醒,脊髓刺激療法在疼痛治療中,費用較為高昂,建議治療前應經過審慎評估,並與醫師充分討論,以達到最佳療效。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今年凍漲別高興太早! 明年調漲幅度恐刷新紀錄
▸嬰兒補充水分有學問 長輩說餵葡萄糖水真的可以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媽媽整天忙著做菜、奔波,張羅家中大小事,常忽略生活中許多潛藏因子會誘發白內障。眼科醫師林宏洲表示,在媽媽生活當中,像戶外陽光紫外線、煮菜時瓦斯爐冒出的火光等,都可能傷害眼睛,增加白內障風險,因此建議媽媽出門時最好戴茶色太陽眼鏡,也要避免注視火光。 依據不同需求 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貝斯特氏症目前無藥可治,全台約有千名患者受苦;國內研究發現,利用「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PSC)」技術,能夠改善眼睛藥物遞送系統,初步發現注射奈米級的薑黃素,可讓視網膜回春。 國內約有千名貝斯特氏症患者 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兼眼科部研究科主任邱士華指出,黃斑部病變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梅志銓報導) 位於台北的中心綜合醫院血液透析中心,近日通過「ACHSi澳洲國際醫療照護標準委員會認證」,透析病友、醫護人員聽到這消息,都非常感動。 中心綜合醫院護理長吳寒菁,以及協助申請認證團隊負責人馮冬萍皆表示,這項認證以「透析病人為中心」,在評比中,該血液透析中心有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癌友在進行化療時,常會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雖然可以吃止吐劑來緩解,但是仍然會食慾不振,沒有胃口,以致體重會下降,甚至發生紅血球或是白血球降低,無法進行下一次的化療;其實,是有些飲食撇步能夠增加食慾,可以讓癌友輕鬆吃。 早晚喝一次四神湯 可提供熱量來源 長庚醫院營養師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