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胸悶以為自己卡到陰 檢查才發現血管已嚴重堵塞

胸悶以為自己卡到陰 檢查才發現血管已嚴重堵塞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63歲李太太近日與兒子、媳婦感覺胸口悶痛,偶爾出現喘不過氣,有宗教信仰的她,當時適逢農曆7月,以為是自己在這段時間無意間招惹鬼神導致,甚至還被鬼壓床。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差點鬼門關前走一遭


日前在兒媳的陪同下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康檢查,透過心臟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TA)檢查發現,心臟管狀動脈左前降枝中段已出現明顯鈣化以及有粥狀斑塊阻塞的現象,其阻塞程度將近90%,後續立即到醫院經專科醫師安排進行安裝支架手術。這次的經驗也讓李太太驚呼,好險有聽媳婦的建議,趕快安排做檢查,真的是差一步就要到鬼門關前了。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醫師表示,李太太本身有體重過重及慢性病糖尿病問題,這些都是會造成冠狀動脈血管阻塞成因,主要是心臟供應養分的冠狀動脈因長時間膽固醇及糖尿病控制不佳,形成不規則粥狀斑塊堆積,讓動脈硬化、堵塞,導致心肌缺氧壞死,嚴重時堵塞冠狀動脈,阻斷血液流動並造成冠心症,還可能引發急性心肌梗塞。


有3高問題 更需積極定期檢查


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3高問題的民眾,若長期控制不佳,未改善生活型態,就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形成冠心症。若有糖尿病問題罹患冠心症的機率是一般人至少2倍以上的風險,男性會增加2至3倍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女性則增加3至5倍;且糖尿病患較不容易發現冠心病所引發的疼痛感覺,較不容易發覺自己是否罹病,積極預防和定期安排檢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相當重要。


一般大多人認為只有膽固醇過高問題才會造成動脈硬化,冠心症的危險族群還包含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肥胖、停經後女性、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生活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長期抽菸者,這些人更需注意。


入秋後應提高警覺 避免病發


蔡聰聰醫師提醒近期正值入秋之際,日夜溫差略大,血管也較容易收縮,若出現胸悶、胸痛需提高警覺建議平日應養成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正常生活作息、維持理想體重、戒除抽菸習慣以避免血管硬化,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健保今年凍漲別高興太早! 明年調漲幅度恐刷新紀錄
▸嬰兒補充水分有學問 長輩說餵葡萄糖水真的可以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許多五十幾歲的男性,容易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症狀包括解尿不順,想尿卻尿不出來等現象,甚至晚上起床尿三至五次因而影響睡眠品質;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任葉明憲指出,其實除了透過藥物治療外,平時也可以利用穴位按摩有效預防。 傳統的中醫而言,攝護腺又稱為精門,位於在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隨著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民眾選擇以腹腔鏡手術代替傳統手術進行疾病的治療,如急性闌尾炎及膽囊發炎等。然而您可能不知道,惱人的腹股溝疝氣也可以採用腹腔鏡進行手術及修補。 目前為止,針對疝氣,有一全球較先進且受歡迎的腹腔鏡手術方式,稱為「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ot...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為了幫助發展遲緩的孩子,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梁忠詔全心投入照護醫療,不但促成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的成立,更積極深耕花東,讓家長不需要再到各科診間奔波,也因此梁忠詔醫師今年更榮獲國內早療領域最高榮譽的第十屆早療棕櫚獎肯定,實至名歸。 梁忠詔醫師投入兒童...

閱讀詳情 »

李清雲(1677-1933)壽享256年,是清末民初的中醫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在他100歲時曾因在中醫中藥方面的傑出成就獲政府的特別獎勵,在他200歲時,仍常去大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清雲一生娶過24個妻子,子孫滿堂,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 一長期素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