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高老是吊車尾 靠生長激素獲改善

身高老是吊車尾 靠生長激素獲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北市一對身材偏矮小的夫妻帶著8歲兒子至醫院求診,表示十分注重孩子的營養與運動量,但兒子卻一直都是同儕中最矮小的,導致長期缺乏社交自信。經過3年的持續追蹤,生長曲線一直維持落後3個百分位以上,每年僅長高4點多公分,經多方考慮與討論,家長決定在男童升小學五年級時自費施打生長激素,持續施打一年後,男童長高了11公分,終於擁有與同儕之間相處的自信與笑容。

青春期前的1至2年是身高黃金成長期

身高老是吊車尾 靠生長激素獲改善

進入小學後,學校都會定期幫孩童進行身體健康檢查,紀錄身高、體重等,並將檢查報告提供家長,家長可藉由此方式追蹤小朋友的生長狀況。小兒科診所醫師林育婷指出,在小學階段,孩童平均一年約長高4到6公分,而在黃金成長期間,因賀爾蒙的改變,一年可能長高7到14公分。林育婷醫師解釋,女生進入青春期約在7至13歲之間,而男生約在8至14歲之間,性荷爾蒙會在進入青春期後發育生成,使骨板癒合,而骨板癒合前的這1至2年就是所謂的黃金生長期。

長期生長緩慢 可經評估施打生長激素

林育婷醫師表示,對於有身材矮小問題的孩童,家長可帶孩童至醫院檢查,根據個別狀況,每6個月到1年定期回診追蹤,若長期處於生長緩慢狀態,且剛好在黃金成長期內,可請內分泌科醫師評估,是否符合健保生長激素針劑給付,或是自費施打的必要。林育婷醫師表示,生長激素針劑是在模擬人體自然分泌賀爾蒙的機制,根據統計,進行生長激素施打療程後,再次檢測得到的預估最終身高與療程前得到的預估最終身高相比,平均多了7公分。林育婷醫師也提醒,雖然現在的針劑在使用上十分方便,也較沒有疼痛的副作用,但生長激素是需要每天且長期施打,家長在決定替孩子施打的同時,也要考量孩子對於注射可能衍生出的壓力。

基因影響身高 後天因素也很重要

現在孩童補習、課外課程越來越多,壓力增加、睡眠時間壓縮,林育婷醫生指出,孩童身高主要是由父母雙方基因決定,再合併睡眠、飲食、環境等後天因素影響。林育婷醫師提醒,家長應觀察孩子的壓力狀況,並適時調整;飲食上,應避免攝取過多糖分抑制生長激素,且糖分攝取過量可能導致孩童往橫向發展。另外,人體在晚上10點至凌晨2點會分泌生長激素,孩童盡量在晚上10點前就寢,並多從事籃球、跑步、跳繩等會刺激生長板的運動。林育婷醫師呼籲家長,小朋友從出生到到青春期前的每一年都很重要,不能夠單把希望放在僅一、兩年的黃金生長期,而忽略孩子的其餘期間的生長狀況。

【延伸閱讀】

台灣知名皮鞋品牌 攜手職能治療師投入兒童成長教育市場

不怕患者眼球亂動 「精準微脈衝」白內障手術安全又快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7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罹患新冠患者可能在癒後飽受頭痛、嗅覺喪失、胸痛等後遺症的折磨,甚至還可能面臨中風、失語症、器官受損等嚴重風險。根據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與喬治亞理工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曾經接受氧氣治療、曾經有發高燒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們有大腦額葉灰質體積減少,影響到額顳的神經網路的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疫情嚴峻,許多醫院自身難保,醫護人員染疫,這讓不少慢性病患者不敢就醫,為此,疾管署從即日起開放藥師查詢病人近期用藥紀錄,在確定剩下藥物數量不到10天,就可以調劑給藥。 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最近一兩週,至藥局領取慢性處方簽藥物的民眾明顯變多,皆因不敢至醫院回診,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各位親愛的朋友,值此新冠疫情嚴峻時刻,身為基層診所醫師除了堅守崗位,持續為民眾提供必要之醫療服務。也請大家能確實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保護自己也幫助他人。以下是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針對此刻防疫生活應注意事項的呼籲。1 遵循規定隨時戴上口罩,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室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已確診卻無法住院,被轉送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的陳先生(化名)心有不甘,除了擔心無法獲得較好的醫療照護,之前購買防疫保單中,給付範圍僅限於住院,並未給付集中檢疫所,這可以申請理賠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讓防疫保單成為熱賣商品,消基會25日上午召開記者會,檢視8家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