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身高150體重飆破9字頭! 23歲的她活像中年婦1年沒月經

▲因肥胖引起的疾病不勝枚舉,所以維持正常體態,是健康重要關鍵。(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23歲女性,身高150公分、體重卻有94公斤,BMI值高達42,讓她看起來就像個中年婦女,為了能有健康體態,被媽媽帶往減重門診,一抽血檢查,原來已有糖尿病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且一年無月經,在醫師建議之下進行胃袖狀切除手術,3個月後,內分泌變正常,月經來了,糖尿病也痊癒,體重更在一年後降到64公斤。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張健輝表示,經評估,女子屬於病態型肥胖,原本只是單純希望有好的身形、外表而求助減重,沒想到減重手術卻意外治癒她的糖尿病和多囊卵巢症候群。

事實上,歐美許多臨床試驗已顯示,減重手術對糖尿病具有療效,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在2018年治療指引中,將減重手術列為過重或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人的治療策略;而體重降低會讓內分泌及代謝系統變正常,減重成功後,多囊卵巢症候群也不藥而癒。

張健輝指出,因肥胖引起的疾病不勝枚舉,所以維持正常體態,是健康重要關鍵。超過標準體態過多者,臨床上視為病態型肥胖,建議積極減重治療,避免衍生其他疾病,目前有抑制中樞神經、控制食慾的口服減重藥物,含腸泌素(飽足荷爾蒙)的減重針劑,以及胃袖狀切除術、胃繞道、胃束帶摺疊、胃折疊、胃束帶及胃內水球等減重手術可選擇,同時配合肌力運動訓練、飲食及身心調適諮商等。

一旦BMI值超過40,即屬於病態型肥胖,醫師強調,需要積極以減重手術治療。張健輝說,目前減重手術主流是胃袖狀切除術,以微創方式,在腹部打3個0.5到1.5公分的洞,透過洞口進入胃部,切除3分之2的胃,藉以減少胃容量,減重效果顯著,約可減少多餘體重的5到6成;手術前,醫師會做各項評估,確定病患無其他問題,才會正式進入手術療程。

張健輝提醒,一旦發現自己正邁向肥胖,或是已經處於肥胖狀態,務必請醫師提供專業減重建議,並配合運動及飲食調整,放鬆心情,不要心急,只想快速減重,也不要聽信無醫學根據的減重偏方,才能瘦得健康,找回真正的自信。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近期國際往來交流頻繁,不少民眾更是熱衷出國度假,而台灣附近的東北亞、東南亞及香港等地一向為國人熱愛的旅遊景點。隨著鄰近國家麻疹病例增加,台灣的麻疹疫情也逐漸升溫。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截至3月30日止,今年國內已累計38例麻疹病例,較同期為高,其中21例為國內感染,1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 ...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壓力大,往往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上身,這難纏的健康隱形殺手易引起諸多後遺症,包括:中風、老化、癌症、免疫系統失調等。近年,佛光山星雲大師積極推廣「一筆字:一切為心造」理念,具有中西醫整合醫學專長的劉吉豐博士更從傳統醫學與科學論證出發,整合出1套以身心安頓為心念的創新思維,並致力...

閱讀詳情 »

「古老的智慧告訴我們,當我們微笑可以感到小確幸;如果我們皺眉頭,就會使自己陷入嚴肅的情緒中。」田納西大學社會心理學研究生,同時也是首席研究員的Nicholas Coles表示,心理學家並不認同這項說法已有百餘年,這項頗具爭議的理論在2016年被高度討論,當時的17組研究團隊,都未能驗證「微笑可以讓...

閱讀詳情 »

血液循環不佳造成的血栓若是處理不善,血塊流至肺部造成肺栓塞恐有致命風險,過往治療多採用藥物和針劑控制,但後續復發可能性高,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心導管團隊日前成功以器械取栓術,即時為病人根除血塊,病人恢復良好康復出院,也大大振奮醫療團隊。 62歲沈姓男子的右大腿從去年起便開始脹痛,起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