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躲疫宅在家更健康! 北醫首推LINE帳號復健師線上教你練身體

▲(照/北醫附醫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五一連假腳步近了,但受到敦睦艦隊爆發疫情影響,看來民眾最好還是乖乖宅在家,但宅在家又怕不健康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今(22)日就推出「全民防疫居家運動GO!GO!GO!」LINE官方帳號,民眾只要加入後即可跟著專業復健治療師錄製的影片一起運動。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康峻宏表示,疫情已經持續3個月,這一段時間以來,民眾外出時間大減,甚至有人配合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無法外出,身體活動量與人際互動減少,延伸身心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過往統計,身體活動不足為死亡前十大危險因子,約有21至25%乳癌及結腸癌、27%糖尿病及30%缺血性心臟病,皆因身體活動不足惹禍。

康峻宏提醒,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肉與骨頭,讓身體維持健康體態,還能舒緩疫情期間所累積的不安與壓力;且不同強度的運動有不同助益,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及抵抗力,和緩的靜態伸展及腹式呼吸則可穩定情緒、增進睡眠。

該款「全民防疫居家運動GO!GO!GO!」即針對不同族群設計系列活動,民眾進入LINE輸入ID @850uspre即可加入,透過選單進入「北醫附醫復健科防疫指南」,即可依照自身需求選擇居家簡易運動、抗疫訣竅、防疫指南等單元,影片後全由專業復健治療師示範簡單且安全的動作。

心理健康也不能忽略。北醫附醫精神科主任鐘國軒強調,近來門診已經有不少病人對於看似沒有終點的疫情,出現焦慮、憂慮、失眠等情形;他建議,透過「安、靜、能、繫、望」5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藉由深呼吸、多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等,緩解自身情緒。

「安」是促進安全,不論是居家/醫院隔離者或一般民眾,切記戴口罩、勤洗手、維持適當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靜」是促進平靜鎮定,好好深呼吸、放鬆、休息、睡覺,調適情緒與正面思考。

「能」是提升效能感,即使是行動受限,仍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看書、滑手機、做運動、寫日記與心得,安排作息適當轉移,找回自我控制感。

「繫」是促進聯繫,防疫期間人際互動減少,但仍可透過視訊、電話,保持與外界溝通。

「望」是指灌注希望,不要只注意負面資訊,相信自己與醫療人員。

照片來源:北醫附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磐石艦染疫官兵接觸者 最新採檢進度:採64人、40人陰性!

無法免疫?磐石艦最新確診者「驗有抗體」 張上淳證實:該艦首見如此狀態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你有失眠的困擾嗎?沒有個「好臥室」可能是睡眠品質差的原因之一。常說好的臥室只有兩個用途,一是睡覺,二是性,其他的東西都不要帶進臥室裡(或床上)。提供以下 5 個打造良好臥室的關鍵,重新審視這些視覺、光線、氣味等元素是否有令你足夠放鬆──睡個好覺其實也...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諮詢專家/陳文君營養師疫情過後孩子們都回歸校園,在開學例行健康檢查中,身為國小三年級的小寶,收到體重過重通知!而且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收到!原來肥胖族群已經擴展到學童。身為家長你,務必為孩子健康把關,一起看看營養師怎麼說~孩子有沒有過重?判斷孩子是...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再過幾個星期就是農曆春節,介惠基金會日前克服困難,為分別住在屏東獅子鄉和牡丹鄉三位加起來232歲,久臥病榻、不良於行的排灣族三姐弟圓夢,由居督和社工安排一場久別的團圓,將兩位姐姐接到弟弟家,一圓姐弟企盼已久的團圓夢。 ▲居服員美珠會定時前來協助蘇古奶奶身體清潔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發生的防疫旅館群聚事件究竟有幾起,有媒體爆出已經「6家防疫旅館破功」,指除了公布的3間防疫旅館之外,還有其他3間也淪陷,在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發聲否認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日下午也主動說明,昨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已經跟報社講過並沒有這樣情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