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躲疫情害死亡風險恐增3成5! 全台上半年口腔癌篩檢少了1.5萬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影響,口腔癌篩檢大掉萬人!國健署今(26)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就透露警訊,根據1到6月最新統計,有菸檳行為者接受口腔黏膜檢查有23.7萬人次,相較去年同期一口氣減少約1.5萬人次之多。國健署提醒,實證顯示,有菸檳行為者不做口腔黏膜檢查,死亡風險恐增加3成5,得趁疫情緩和後,快定期接受篩檢。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民眾於防疫期間只要做好全防護,抗疫也要防癌,呼籲有菸檳習慣的人拒絕使用檳榔、菸品之外,只要符合口腔癌篩檢資格尚未接受口腔黏膜檢查者,記得於疫情緩和後,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

口腔癌高居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依據衛福部2020年死因統計和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8千多人新診斷為口腔癌。

林莉茹強調,預防口腔癌的不二法門為「拒絕菸檳、定期檢查及早就醫」,有嚼食檳榔與吸菸行為的民眾需及早戒除菸檳等有害物質,也應養成定期至醫療院所做口腔檢查的習慣,因為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

國健署指出,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 ;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林莉茹說,只要出現上述症狀,建議至牙科或耳鼻喉科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口腔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因為國內統計資料分析顯示篩檢率達約5成,就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風險;依資料顯示,經檢查發現為早期(第0到1期)病灶與及時接受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8成,如果延遲發現或治療,則晚期個案存活率不到4成。

國健署自2010年起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有菸檳習慣的民眾只需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的牙科、耳鼻喉科之醫療院所,就可接受檢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癌王」奪命國內外眾多名人 胰臟癌7大症狀別跟腸胃病、背痛搞混了!

31歲女一夜莫名長水泡、皮膚潰爛… 竟沾毒蟲屍水惹的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新版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將懷孕婦女與75歲以上長者並列第6類優先接種疫苗對象。指揮中心原本稱只有1到3類對象孕婦可接種莫德納疫苗,其他類別孕婦尚只能打AZ疫苗,不過指揮中心今日上午改口表示,第6類孕婦「可由目前供應之疫苗種類擇一接種」,即日起開放接種。日本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李新琳 程子奕/台北報導 確診人數連2天不到百例,死亡人數也難得再見只有個位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79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78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陳時中直言,死亡個案少...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 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王聿瀠 李文成 羅偉哲李新琳/台北報導 美國加碼捐贈台灣的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開打時間決定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宣布配合檢驗封緘作業,可以從7月1日起配發相關疫苗,同步開放9類接種對象施打,其中包括孕婦、...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28日的期限將至,隨著國內確診個案數及死亡人數趨緩,近來對於「分區域解封」或「微解封」的要求聲浪越來越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下午明確給了答案,分區域解封夢碎,未來警戒措施仍要同島一命、全國一致;至於哪些行業或措施可以微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