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輕微認知障礙 1年內患失智症機會增1成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我國約每20位65歲以上老年人,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失智症其實是可預先診斷延緩的疾病,神經內科醫師指出,有「輕微認知障礙(MCI)」現象的老人,10-15%在1年內會成為失智症患者,而台灣MCI盛行率為16.04%,若在罹患失智症前診斷並及早治療,可大幅降低社會照護成本。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台大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銘章表示,臨床上,診斷為輕度失智症的老人,腦中的失智症因子其實已存在15-20年,因此照護者和自我意識非常重要,透過篩檢量表,可提前診察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邱銘章指出,輕微認知障礙(MCI)以及極輕度失智症與失智症發生有密切關連,MCI在1年內轉成失智症的機率為10-15%,極輕度失智症者在3-5年內將轉為輕度以上失智症。

邱銘章進一步解釋,MCI指的是認知功能較同儕的標準分數小於1.5,但可獨立生活,功能上未出現障礙;極輕度失智症則為2種以上功能有問題,但靠努力仍可獨立完成日常生活。而一般可領身心障礙手冊的輕度以上失智症者,與極輕度失智症差別在於,以認路為例,輕度失智症者遇不熟的路無法獨自回家,極輕度失智症者花比其他人大的功夫仍能獨自找到回家的路。

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鄧素文指出,該署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從民國100年至101年底進行的「全國失智症盛行率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輕度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為4.97%,意即65歲以上老年人20人中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並隨著年齡向上攀升;MCI及極輕度失智症盛行率則分別為16.04%及3.17%。

邱銘章表示,此次調查MCI採用MMSE及CDR量表,極輕度失智症則依據2011年美國公布最新的診斷指引,失智症可藉由照護者與自我警覺,及早診斷治療,並進行介入措施來減緩惡化,降低社會照護成本。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88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當孩子出現疲累、骨痛、莫名瘀青及持續高燒等症狀時,血液腫瘤科醫師建議就醫,進行血液檢查。反覆高燒一週    血液檢查有必要馬偕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葉庭吉提醒,當孩子反覆高燒持續一週,建議積極接受血液檢查。若孩子抱怨骨頭痛且影響日常生活、淋巴結腫大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50歲蔡小姐,腎臟及肝臟都被發現腫瘤,經歐宴泉和余積琨兩位醫師接力為他施行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腫瘤,至今預後良好;另一位61歲劉先生,因罹患攝護腺腫瘤,PSA指數也過高,經與歐宴泉施行新輔助治療縮小腫瘤及防止腫瘤擴散,半年後再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目前腫瘤沒有復發跡象。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睡上一個好覺!」是許多人奢求之事,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指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調查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為 11.3%;換句話說,每10人中,就有1人為失眠問題所困苦。睡眠障礙不解決 長期恐惹病上身從醫學上來解讀「睡不好」這3個字,意味著可能就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台灣人有 60 % 的移植角膜來自國外眼庫進口,不過由於運輸過程狀況多,對手術成效有一定影響,加上患者需自付金額,許多人難以負荷;因應此狀,衛生福利部於 2013 年提供經費,設立「臺灣國家眼庫」,並優化作業流程,提升捐贈使用率,也造福更多盲胞。過去 6 成角膜靠進口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