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輕忽肩膀卡卡釀大禍 微創肩關節鏡手術助「打通關」

輕忽肩膀卡卡釀大禍 微創肩關節鏡手術助「打通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38歲張先生日前騎機車車禍,右肩著地受撞擊,因未發現骨折而不以為意,但返家休息後,肩痛卻一直困擾他,再次赴醫確診為旋轉肌袖破裂症候群,右手活動度只能前舉不到90度;55歲吳女士為家庭主婦,長期受左肩疼痛所擾,就醫診斷為沾粘性關節炎,即俗稱的五十肩,兩人均經保守治療卻不見效,透過微創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後,順利恢復生活品質。

肩關節疼痛活動不良 60歲以上患者高達六成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邱文逸表示,肩關節被稱作球窩型構造,球為肱骨頭部,窩即為肩關節盂結構,此一結構加上複雜的肌腱、韌帶,造就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根據臨床統計,40歲以上約有四成民眾,曾有過肩關節疼痛或活動不良的困擾,而大於60歲以上者,更有高達六成左右影響到生活品質。
藥物及復健治療不佳 建議施以微創肩關節鏡手術
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尋求藥物及復健方面的保守性治療,但若治療效果不佳,會建議透過微創肩關節鏡手術治療,手術於肩膀的前、中、後各開一個約1公分的小洞。以張先生為例,在儀器輔助下,藉由器械將破裂的旋轉肌袖拉回原本位置,經由縫補錨釘加以固定,術後住院約五天即可返家,兩周後開始復健,復健三個月後右手活動度恢復正常,可上舉至180度。

至於吳女士罹患的沾黏性關節炎,則會於肩膀前、後各開一個約1公分小洞,清除裡面沾黏的組織,術後配合復健運動,約兩周左右活動度即大幅恢復,疼痛感也獲得控制。
與醫師商討相關適應症 微創肩關節鏡手術傷口小

相較於傳統手術的開放性傷口,微創肩關節鏡手術的優點為傷口更小,破壞原有的肌肉、韌帶等組織更少,對肌肉力量的保存更佳,恢復也更快,對於關節深處的視野更清晰,補足傳統手術無法處理到深處的缺憾。邱文逸建議,接受手術治療前,需與醫師商討相關適應症,才能使微創肩關節鏡手術發揮最大功效。

【延伸閱讀】 

流感閃邊站! 護理師教你「自製雞湯」增強抵抗力

年輕人也可能失智! 醫:確診不易「情緒轉變」是徵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9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菲律賓持續傳出境外移入新冠病例!今(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名境外移入病例,分別為60多歲本國籍男性(第486例),長期在菲國工作,8月12日入境時無症狀,居家隔離檢疫時出現發燒,衛生單位安排檢驗確診。另外,馬國疑似在台感染的個案,指揮中心發布台灣接觸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了提高手術治療精準度,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正式啟用高階複合式手術室,不僅設有多軸式機械臂錐束斷層造影系統,更可在術中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等影像檢查與定位。院長余忠仁表示,院內也配備最先進的3D影像整合平台,除了能提升手術精確度,對於需要細微精確手術治療的早期肺癌、心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60多歲本國籍男性(案486),長期於菲律賓工作(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2020年1月),8月12日返台。增1例菲律賓境外移入 男返國後發病確診指揮中心表示,個案妻子於8月2日出現發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預防中暑如何補水?日本內科醫生谷田貝茂雄表示,以運動醫學的角度來看,這個夏天的熱度已經不適合進行室外運動,如果還是想要外出運動,就要注意中暑也有可能會致命,更應該採取完善預防措施。脫水是引發中暑的主要因素,自來水、茶或礦泉水會使血液中的鹽分含量降低,不能預防脫水,應該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