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輕熟女1小時小便6次 膀胱黏膜受傷有尿就痠痛難忍!

輕熟女1小時小便6次 膀胱黏膜受傷有尿就痠痛難忍!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35歲陳小姐,在工作上非常要求自己,也讓心理壓力非常大,1年前開始發現小便次數增加,覺得身體不太一樣,常感覺到小腹膀胱位置痠痛,同時伴隨著尿意,症狀越來越嚴重,1個小時可能要跑廁所4到6次,嚴重影響白天工作與晚上睡眠,就醫才發現罹患間質性膀胱炎,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


膀胱黏膜受損有尿就痠痛跑廁所 很可能發生間質性膀胱炎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女性泌尿道常受到細菌侵擾,尿道與膀胱發生感染很常見,大多藉由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就會漸漸改善,但個案也曾經使用抗生素,症狀卻未解決仍反覆發作,藉由內視鏡等影像檢查後發現,個案膀胱內壁黏膜有破損受傷,容易受刺激感覺疼痛,確診間質性膀胱炎。


張雲筑解釋,症狀類似胃潰瘍概念,膀胱黏膜受傷破損,當碰到尿液時會感到疼痛,病患常敘述會有痠痛感,同時膀胱受到刺激時,肌肉會收縮讓患者會有尿液,即便膀胱只有些許尿液,都會想要小便上廁所,因腎臟會不斷產生尿液到膀胱儲存,膀胱內壁黏膜傷口就一直受刺激,不斷感覺痠痛及尿意一直跑廁所。


女性發生比男性高 台灣女性30%至40%有類似症狀


張雲筑補充,間質性膀胱炎不適症狀來自於膀胱壁的慢性病變,包括黏膜層的損傷、組織中肥大細胞聚集、神經傳導途徑異常放大疼痛訊號,每當漲尿或憋尿時疼痛加倍,疼痛的位置在下腹部恥骨上方,排尿後疼痛會減輕,為了緩解疼痛感只好常常跑廁所,對工作與睡眠等生活上產生不方便。


張雲筑強調,間質性膀胱炎在女性發生機率比男性高,統計上台灣約有30%至40%女性有類似病況,年齡在20至60歲,誘發原因相當多,心理壓力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身體免疫力異常,容易發生蕁麻疹等疾病民眾也有高風險,也因膀胱黏膜內壁受傷,容易併發細菌感染。


反覆發作很可能發生膀胱纖維化 有類似症狀一定要接受治療


張雲筑特別說,確診間質性膀胱炎最快也要1個月左右,有些病患反覆發作1至2年都有可能不知道實際病因,如果有小腹疼痛伴隨頻尿,一定不可以自己到藥房買要吃,雖然暫時緩解症狀,但疾病沒有得到治療,反覆發病很有可能發生膀胱纖維化,導致膀胱容量變小,曾有病患膀胱容量僅剩100cc。


張雲筑也說,間質性膀胱炎的治療是多面向的,生活習慣與飲食要調整,養成規律作息,避免刺激性或添加物過多的食品,減少咖啡因及酒精的攝取,調節身心壓力,並配合醫師用藥治療,如膀胱水擴張同時具有診斷及治療間質性膀胱炎的效果,以內視鏡檢查膀胱是否有傷口,並將傷口擴張誘發癒合。


張雲筑補充,倘傷口明顯則以膀胱藥物灌注治療或物理治療。病況嚴重的患者因膀胱反覆發炎結疤而嚴重萎縮,需考慮手術治療。


耐心面對病況與治療 病人與醫師要同心協力


最後,張雲筑提醒,間質性膀胱炎容易反覆發作,使患者身心俱疲產生惡性循環的症狀,因此需要與醫師同心協力、耐心地面對病況與治療。間質性膀胱炎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交行為、生活品質都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有相關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10度低溫冷死人是真的 天冷猝死3危險時刻應提高警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開學了!是否擔心暑假孩子的生活作息顛倒,無法盡快恢復?或擔心孩子因沉重的功課壓力深夜才能入睡,影響身心健康?根據1篇2019年5月發表於《睡眠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採取調整睡眠作息的干預措施,可幫助夜貓族在3周內顯著地改善睡眠、清醒時間、早晨的工作表現、飲食習慣及減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缺牙不補,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使一旁的牙齒慢慢往缺牙空間傾倒,呈現無法穩定咬合狀況,因此建議應盡快將缺牙處補齊較佳;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義齒補綴科王少君醫師指出,傳統治療上,分為固定假牙和局部活動假牙兩種,但目前臨床上已有越來越多人選擇先植牙,再進行固定式假牙。局部固定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若傷過恐留下疤痕!」傷疤是許多人的夢魘,除了影響外觀,還可能會痛、癢。如果只是表皮損傷時,不太容易留疤;但若傷及皮膚核心真皮,難免會留下永久的印記。若不想留下明顯的痕跡,該怎麼做才能除疤呢?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指出,常見傷口種類包括:開刀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許多家長以為孩子肩膀一高一低、背部隆起,可能是因為書包過重所致,不過,醫師指出,8成脊椎側彎患者屬於「自發性脊椎側彎」,原因不明,許多學童是在學校健康檢查時才發現異常,如果遇到這類問題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骨科部脊椎骨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