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輕熟女3個月暴肥16公斤 6公分腦瘤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輕熟女3個月暴肥16公斤 6公分腦瘤作祟

36歲翁小姐飲食及生活習慣均未改變,體重卻直線上升,3個月內從49公斤胖到65公斤,最多一個月增加10公斤,疫情爆發前她赴日旅遊,飛機降落時突然頭痛欲裂,就醫檢查發現腦內竟有一顆6公分大的腫瘤,並包覆鄰近的大血管和神經構造,確診罹患少見的「庫欣病」。翁小姐諮詢多家醫院,醫師均建議為將腫瘤確實切除乾淨,需開顱摘除並輔助放射線及藥物治療,最後她北上榮總就醫,不需開顱,以微創經鼻內視鏡手術成功摘除腫瘤。 

聽聞要兩度開腦嚇傻 北榮以經鼻內視鏡手術成功拆彈
從事美髮業的翁小姐表示,平常喜歡自拍而且很注意維持身材,那段時間不吃也變胖,整張臉腫成月亮臉,皮膚也變得粗糙冒痘痘,同時出現四肢水腫及無力,原本以為是吃太鹹,當得知腦袋有顆大腫瘤,而且被判定要開腦兩次,「聽到都快瘋了」。後來家人建議到台北榮總就醫,看診後醫師馬上安排住院,並建議採經鼻內視鏡手術。

北榮一般神經外科醫師王緯歆指出,翁小姐沒有出現鼻部不適或嗅覺喪失等併發症,異常增高的荷爾蒙很快就在術後下降,在新陳代謝科、鼻頭頸科和神經外科等專科的追蹤下,體重和臉型也恢復以往樣貌,影像檢查亦無殘瘤,不需再接受輔助性藥物和放射線治療。

北榮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涵栩表示,庫欣病是腦下垂體過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罕見疾病,容易造成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系統的併發症,病情嚴重會威脅生命;庫欣病通常是腦下垂體長腫瘤所造成,約佔三分之二,患者多因突然變胖來求診。 

完成400例經鼻內視鏡手術 技術獲國際知名期刊肯定
王緯歆說,腦下垂體腫瘤及其他顱底腫瘤若有神經血管侵犯,除傳統開顱手術外,要從鼻子通道進行手術,難度相當高,要使用鼻內鏡治療,也要看腫瘤位置,並不是所有都適合。北榮2015起由鼻頭頸科主任藍敏瑛共同組成「經鼻內視鏡手術團隊」,和美國匹茲堡醫學中心合作,至今已完成超過400例手術,技術獲國際知名期刊Neurosurgical Focus Video封面刊登肯定。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無論你的孩子是1歲還是11歲,他們的牙齒健康都很重要。 你的孩子的乳齒在出生後三個月左右開始爆發(或進入),並在5或6歲之前繼續增長。從6到12歲,隨著永久性牙齒的出現並替換它們,它們的乳齒會掉落。 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看不到孩子乳牙的目的或價值。不必擔心孩子的乳牙健康的神話很普遍。嬰兒牙齒最終會自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還沒打、還想打流感疫苗的民眾快把握最後機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起擴大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範圍,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的民眾接種,增購的41萬劑流感疫苗打到用罄為止。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10月開打的公費流感疫苗打氣旺盛,截至今年1月25日止,總接種...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首起鼠患!疾管署今(29)日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出血熱)病例;該名居住高雄苓雅區的50多歲男性,自營開店賣飲食,陸續出現畏寒、疲倦、盜汗等症狀,被收治住院,衛生單位事後在其家中一口氣就抓到14隻老鼠。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男子近期無旅遊史,主要...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內憂暫緩,但外患不斷。本土病例今(29)日連續第5天「+0」,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新增4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是3名菲律賓女性移工(案897至899)及赴南非探視的本國籍60多歲男性(案9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